本书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劳动力短板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是中国走向富裕的基础。由于全球已经向知识型社会转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成为共同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通过知识、经验的复制传播和职业能力培养来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由此推动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形成高收入、高技
201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之一。本研究运用历史思维和国际比较思维,梳理了不同类型后发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并提炼出相关典型事实,建立了与经济发展典型事实比较一致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未来15年是我国比较优势转换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期,也是国际格局大调整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大国竞争与博弈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快速变革等,将成为影响未来国际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全书从技术变革、产业布局、国际贸易、跨境投资、人口、绿色发展、粮食安全、能源结构、国际金融、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探讨了
经济走廊建设对我国意义重大,是一带一路倡议尽快落地的重要依托,也是系统建设的切入点,既构成了全面推进的基本支撑框架,也是化整为零分区施策的主要载体。鉴于以上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设重大课题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思路与政策研究将之作为第三期研究工作的重点,在整合中心各部所研究力量的同时,还邀请了与经济走廊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的
全书分为四个城市、比较研究、五大理念、新旧动能转换四个篇章,其中,四个城市和比较研究部分,围绕潍坊四个城市战略部署和作风建设年标准导向,既向内发力、开展潍坊城市竞争力系列研究,又向外对标、开展与潍坊有可比性的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五大理念和新旧动能转换部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省里部署,围绕现代化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抓住和利用好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面向未来的中国大国经济发展战略(11&ZD002)*终研究成果 该书以改革开放后中国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过程为背景,以中国经济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实践过程为主要线索,以抓住和利用好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
转型期中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构建
一带一路的融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时候面临较高风险,我国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前提下,以小量公共支出和开发性金融为引导,与全球公共资金、准公共资金和商业资金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建设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一带一路融资体系。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在产业互补与合作、贸易潜力、科技交流与合作、汽车产业市场拓展、国际旅游合作等方面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推进的思路及对策建议,还研究了有关国家的工业创新发展战略、商会成员参与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创新高地、陕西风险投资等重要问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对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有益尝试。全书共分为九章,其中,第一章为总论,分析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背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及基本思路;第二章到第九章,除了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