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帖》是唐书法僧怀素的草书巨制。通篇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实为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内容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心得及当时士大夫对其书法的品评,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极长的作品,也是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微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诗。此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字迹风神洒荡,长波大擞,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
《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的旷世杰作。书于宣和四年(1122年),赵佶时年四十岁,当系书法大
赵孟頫工于书法,诗、书、画均冠绝当代。《前后赤壁赋》原为宋代苏轼名篇,赵盂頫48岁时所书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王羲之,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道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套字帖十个分册,涵盖楷书、隶书、行楷、行书四种字体,囊括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王羲之、赵孟頫等名家名帖作品。名家名帖运笔图解;临池学书墨色水显;清洁方便老少皆宜;一册在手笔墨纸帖尽有。
亓汉友编著的《兰亭序临习指南(3种对照)》介绍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字帖。与之前出版的《远宦帖》等五种同为王羲之系列字帖,从每种字帖的写作背景、释文、译文到每个字的笔画拆解临摹,再到章法分析以及依据此帖所进行的创作,《兰亭序临习指南(3种对照)》每个步骤都详尽具体,便于学习书法的读者尽快掌握。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立于会昌元年(841年)。唐代裴休撰文,柳公权63岁时所书并篆额,邵建和等刻字,现存于西安碑林。碑文共28行,每行54字,共1200余字。碑文将大达法师事迹告知后人,使其精神永垂不朽。碑文用笔方圆兼备,干净利落,富于变化。结体紧凑精致,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