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旨在以“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引领,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丛书共9个分册,以全面系统、深度权威、破解难题为特色,并提出适应东北全面振兴新形势的对策建议,具有
本书立足于“双碳”目标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剧烈、脆弱性强这一现实问题,针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趋势判断局限及有效预警缺失等难题,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多尺度特征切入,提取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多尺度特征,提高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预测的准确性,识别了碳排放权
本书总结了2016-2021年银川市大气复合污染特征,研究PM2.5和O3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表明:银川市以PM2.5和O3为代表的复合型、区域性污染特征初步显现,PM2.5处于临界超标水平且冬季重污染天尚未彻底消除,夏季O3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且污染程度呈加重态势,在偏东南风(夏季)时,东南通道排放对银川市以臭氧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海洋蓝色碳汇理论、计量及交易基础的知识框架。随着碳市场的发展,蓝色碳汇作为一种新型的碳资产,其交易模式和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本书主要内容有: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渔业、低碳发展理论、碳排放核算与碳交易、海洋碳汇的机理与方式、海洋低碳与碳汇技术、海洋碳汇管理和海洋碳汇发展现状与趋势。其中,
本书翻译自EPA的标准技术法规《GuidanceonTheApplicationModelsforHazardous/ToxicAirReleases》。环境风险事故状况下,存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关的大量潜在释放情景,并在释放时可能形成稠密气体云,需要建立一种系统的技术方法,应用针对危险性空气污染物影响的数学模型来估计
为了响应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促进重碳领域的节能减排,实现能源可持续性发展,本教材基于森林、农业、能源、材料、交通、建筑以及污水处理等领域的碳排放现状,对各个领域的节能降耗技术的方法原理、技术特征、关键工艺、代表性案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聚焦各类技术的方法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加强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
《碳排放控制技术》一书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高职高专环境类教材的基本要求而编写,突岀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教材共5章,分别为概论、温室气体控制措施、大气污染与保护、低碳固废处理技术、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作者长期为地方提供双碳政策、产业、金融咨询,对低碳产业化和产业低碳化有深刻理解。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科学、政治、技术、经济、金融和文化等多维度剖析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本书以经济学为基础,融合了多学科理论,深入浅出地帮本科生拓展双碳素养、形成复合型创新性双碳能力。本书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大量使用真实案例,帮助
大气污染研究对于公共健康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分布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本书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估计,详细分析了中国PM10和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在2006—2010年的变化趋势;探索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PM2.5信息增强技术,将空间估算的分辨率提升至30m;并
本书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系统介绍了大气污染现状分析与溯源、重点污染源专项治理、污染成因与精准帮扶、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取得的成效等。本书既可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学者参考,也可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工作者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本书共9章,介绍了潍坊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支撑与精准帮扶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