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国际区域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中国周边、亚太、东亚、东盟、东北亚等角度,分析理论建设、区域发展与我国的对策。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内核心、顶级学术期刊,多篇属于专题报告,经过部分修改适于公开发表。从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角度来看,向世界推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成果,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获
本书作者为著名国际关系研究者杨洁勉,主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问题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全书分为哲学思想倡导倡议学科叙事三部分。作者认为,中国特色国际问题研究的哲学基础主要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两部分组成,进而从国内外理论角度探究了国际问题背后的思想理念。在实践方面,作者从学术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各项
当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时期。世界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很重视全局性和趋势性问题。作者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目前担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特别关注并研究诸如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等宏观问题,重点在于从林林总总的国际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和把握大的方向,并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书作者为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杨洁勉。全书分为发展轨迹战略谋划理论建设三部分。作者简要总结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对奥运外交、世博外交等重要外交领域进行了学术研究和学理阐释;从中国传统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内外环境变化、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提出引领性战略倡议等角度,论述和分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立足于中国外交所处的实际环境,坚
本书论述20世纪上半叶列强在华使馆区特权制度产生、发展和被废除的过程,探讨其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从一个侧面揭示列强的侵害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展现民族、主权意识觉醒下中国历经奋斗走向独立自主的艰辛过程。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并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与方面。本成果聚焦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现代化的三个方面:一是对华负面信息的驳斥能力,二是国际对华感知的改善能力,三是传播效能的评估能力。在百年未有之
在欧盟面临增长缓慢、十年紧缩后的政治动荡、英国脱欧,以及亚洲影响力的提升,欧盟在世界舞台上普遍被视为一个衰落的联合体。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欧盟仍然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世界的超级行为体,而这主要通过布鲁塞尔效应来实现。布鲁塞尔效应是指欧盟通过颁布规范国际商务的法规,提高世界范围内的标准,以及引领国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本书主要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战略克制与权力和平转移之间的关系。本书认为,权力的和平转移,要求崛起国家和守成国家同时采取战略克制。崛起国家的战略克制在于,该国能否避开有利于向守成国家投送军事力量的区域,以限制其攻击能力;守成国家的战略克制在于,该国能否合理定义对其国家安全重要的
本书是刘鸿武教授最新的英文论文集,其中收录了他近年来在中非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论文、演讲和访谈。刘鸿武教授是当代中国非洲研究的重要学者,是中国非洲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建设者。他一次次走向非洲,一次次拜师求知,在行走和观察中梳理非洲历史演进、非洲文化精神,在比较中思考亚非文明复兴、中非共享知识体系构建。本书所录文章,是刘鸿
《世界政治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创办的学术出版物。创刊的宗旨是推广”大政治学”的概念,倡导以世界视野研究重大政治问题,促进国际政治与比较政治两大学科的交流与整合,并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与政治学理论的结合。《世界政治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重点刊发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