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成于道光八年(1828),收印336方,钤拓35部。后又继得古印重钤,成于道光十五年(1835),收印466方,钤拓20部。此次据道光十五年(1835)本影印,由张廷济辑。
本书为吴何通集秦始皇至新莽时期历代名人姓名章而成,共录二百余人。版框和镌刻文字均绿刷,印下注释文及人物小传。
本书是古官印汇录考证著作,广搜汉魏至宋元的官印,钩摹达一千余方,详加考证。是中国第一部专辑官印并加以厘定考证的著作。吴大澂称此书:“鉴别之精,考证之确,与历代职官舆地志书相印证,足为读史者考镜之资。
《前后赤壁赋》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尽得魏晋风流遗韵,为苏东坡被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其特定的人生观又形成了其特殊的艺术观,书艺呈现出一派温润中和之气。《洛神赋》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通过
本书是一本碑帖。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善各体书,无不精妙。他楷书的成就很高,与颜、柳、欧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小楷作品《道德经》《汲黯传》,恬静秀丽,是学习小楷的好范本。历代碑帖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这些碑帖不仅记录了历史的沧桑,也
《书谱》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孙过庭专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本卷纸墨精好,神采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卷中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通过临摹此帖,我们
《阴符经》起笔方法很独特,急速铺毫,如鱼入水,轻捷顿挫,显得丰姿绰约,写起来特别痛快。历代碑帖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这些碑帖不仅记录了历史的沧桑,也展示了书法艺术的演变与辉煌。
《张迁碑》东汉中平三年立,隶书。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碑文的用笔,有时波磔分明,有时四角方折,似完全不讲笔法。它的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外方内圆,方整而不板滞,是汉隶中的上品。适合初学隶书的读者使用。历代碑帖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
《灵飞经》全名《林飞六甲经》,是道家经书,书于大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无书款,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定为钟绍京所书。钟绍京,字可大,钟繇后裔。武则天时期其书法为世所重,号为“小钟”。绍京嗜书画,明代董其昌评其书曰:“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王献之)神髓。”《灵飞经》有墨迹本、刻本二种传世,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东巡时所刻,丞相李斯书。该碑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石已不在,相传被北魏太武帝推毁,现在所见的为翻刻本。历代碑帖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这些碑帖不仅记录了历史的沧桑,也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