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道格拉斯学术生涯中,关注的问题非常多,涉足的领域非常广,但她始终对宗教研究情有独钟。梳理其背后的社会秩序、文化价值、学术关怀,加之其对跨学科问题的关注,使其宗教学理论体系不仅在宗教学领域、宗教人类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社会人类学领域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也备受关注。鉴于国内学术界对玛丽·道格拉斯的宗教学理论研
本书是段德智教授几十年来在宗教学领域的研究总结。段德智教授的是中世纪哲学和宗教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在阿奎那、莱布尼茨的翻译和研究上成绩斐然。段德智教授在本书里,先概论宗教学的基本概念、问题和研究方法,再从历史、本质、功能三个维度,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析宗教,最后讨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本书是对国内外宗教学研究全面和
本书关注乡村宗教现状与边疆宗教治理问题,汇集了云南省政界、学界、教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宗教传承现状和宗教治理的相关研究,也包括了关于云南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探索以及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研讨。
本书由云南省政协民宗委牵头,联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等机构的宗教学学者编撰,旨在运用丰富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介绍云南各宗教,让各级领导干部、宗教工作人员快速熟悉和掌握云南宗教基本情况,把握云南宗教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为中国国家治理和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做出积极贡献。本书立足于马克
本书的内容是1848年12月到1849年3月费尔巴哈在海德堡做的演讲,在这些演讲里,费尔巴哈继续发挥其在《宗教的本质》一书中的思想,认为是人创造了上帝,而非上帝创造了人,上帝不过是人的不同需要的体现,神学则是人最内在情感和观念的展现。在费尔巴哈看来,所有的神学都是人类学,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上帝终将消失,因此哲学
《宗教的本质》是为了回应对《基督教的本质》的批判,在本书中,费尔巴哈除了继续强调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还提出宗教是自然界异化的结果的观点。在本书中,费尔巴哈分别论述了宗教的基础、自然宗教、自然宗教向精神宗教的过渡以及一般宗教的本质,明确提出神学就是人本学和自然学的论点。
本书以摩尼教的地方化为指南性问题,立足历代史籍、文集和地方志材料尤其是新出霞浦文书,勾勒摩尼教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轨迹与衍变历程,以批评意识考查学界主流针对霞浦文书的定性说法,复原东南沿海的明教会与明教门,特别以“吃菜事魔”、摩尼教名相在其波斯故乡的原貌与闽地的变种这两个典型事例上分析地方化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深入考察摩尼教
《西天馆译语》清初刻本西番译语。西天馆,明、清时负责翻译古印度语言文字的机构。始设于明成祖永乐五年,设译字生、通事以掌其事。初隶翰林院,清乾隆十三年并入礼部。由此书是窥知明代官话实际发音的宝贵对音资料,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赤
埃琉息斯秘仪是盛行于古希腊的一种神秘宗教,强调个人与神灵的沟通,因其具体细节和启示对未入会者一概保密而得名。它向所有会说希腊语和未犯杀戮罪的人广开门户,拥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入会者,逐渐从一种地方性祭仪发展成为泛希腊性的仪式。作为古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神秘仪式,它对古希腊的社会、政治、文化等乃至基督教都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为集刊,包括理论前沿、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区域聚焦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辑为第5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