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张元济与王云五的图书事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全书阐述了张元济、王云五投身图书事业的初衷和旨意,重点从六个方面对二人的图书事业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家庭出身、教育经历及其对二人图书事业的影响;图书出版经营和管理理念;图书馆事务理论与实践;彼此的交谊与分歧;二人的社交网络;图书事业观。就内容而言,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张元济和王云
本书为第十二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嘉宾演讲文稿的结集和征文获奖作品选粹。书稿紧紧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出版人才队伍”主题,分为致辞、主论坛、平行论坛一、平行论坛二、第十二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获奖文章选萃、附录等六部分,从理论探析、实例分享、模式探究等多个维度,探索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思想、新方法,内容丰
本书系统地从数字出版新业态前提界定到几次概念的内容与外延不断发展及至逐渐明确;接着是数字出版实务的发展及运营探索等;最后是数字出版的展望或未来预期,包括技术创新与知识服务及数字人才培养等。具体来说,全书分三编十八章来阐述,主要包括数字出版本体论、数字出版方法论、数字出版学科论、数字出版发展阶段、数字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出
作为1930年代馆藏特色明显、社会价值突出的图书馆,鲜有文献对海关图书馆馆藏内容及其历史价值进行系统、全面、完整地研究。本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关文献中心所藏海关文献资料为基础,从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梳理海关图书馆及藏书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文献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
本书从编辑出版的基础介绍入手,针对编辑工作、出版、传统出版及其影响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数字出版的形态、技术和产品做了一定的介绍;还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创新路径以及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现代编辑出版的转型与发展工作的科学道路,帮助其工作者在应用中少走弯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效
电子图书的出现正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过程和传统纸制图书截然不同,电子图书的出现也给图书出版发行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本书试图从读者对电子图书的接受行为分析为基础,分析电子图书的出现对图书供应链协调问题的影响,具体来说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1)电子图书供应链和传统纸制图书供应链的区别。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18741949)是天津档案馆画报收藏、研究专家周利成及其学术团队历时20余年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画报资料集成和研究成果,范围几乎涵盖了1874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出版的所有画报。该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资助项目,总
本书对学术期刊出版流程4个基本环节质量控制分析与论述,并分别在不同环节引入主流学术期刊在数字环境下采用先进的技术与出版模式,阅读与引用跟踪技术、元数据标识技术、论文传播推广应用、最新审稿模式、数字第三方服务平台对我国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实现融合出版具有参考性和可操作性。本书从8个方面开展研究,包括学术期刊质量
本书收集了全国500余家出版社发行部门的地址、邮编、电话、负责人姓名等信息,便于出版社及书店之间相互联系、交流信息,为准确、快捷开展业务提供条件,也为读者购书提供咨询,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这本书,可以为出版社与出版社之间进行横向联系,书店向出版社了解图书信息或联系业务,图书馆、资料室采购出书,个人买书提供便利。书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任务。本书以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SWOT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在整理归纳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我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现状;在对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