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取曾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的吴宓先生创办的《学衡》之意,论究学术,涉及文学、文化、语言、电影等研究。主要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中文学制度的社会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作家个人生活、历史事实、文学传统与文学创作、文学创新质检的关系研究,文学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文学史对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东北抗联文学综论、作家作品研究和经典文本解读三个方面梳理了历时90年的东北抗联文学创作概况和不同阶段的创作特征;总结了东北抗联纪实文学的创作特点是以“真实性”为精神内核呈现出近历史真实的整体趋向,对于被忽视的东北抗联儿童文学创作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出其重要价值;最后,书稿对《音乐会》《密林火
明代是中国古代文艺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古代文艺思想的总结初期和近代性滥觞阶段。明代文艺思想不仅阶段性鲜明,而且因为哲学思想的深刻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与此前的异质性,使这一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积累了新的、丰富的学术智慧。本书以明代文艺思想的发展为中心,在古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论述明代思想发展的历程。全书分为
《中国当代文学史》时间跨度1949—2000年,系统阐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分期和时期特征,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方式,文学思潮的演化等重要问题,描述了各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的状况,并评述了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品。上编一至十五章,通过对左翼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在文学资源、文学刊物、文学批评等方面的逐步变化,有说服
19世纪末,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下文学学科的建立,大量中国文学史教材和参考读物应运而生。在林林总总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施慎之《中国文学史讲话》只有短短10万字,乍看只是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该书体量虽小,内容却十分完整,其研究范围,上起先秦,下迄清末,诗、文、辞赋、词、曲、小说,诸体皆备,举凡重要的作家、作品,都予以简明扼
《中国文学史新编》是张长弓为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课程而编写的教材,于1935年由上海开明书店首次出版。这本文学史的体例“以时代为纲,以文体作风、派别为子目”,力图“见其史的流变”。这在当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此书出版后为众多文学史家所赏识,当年就有西南联大等多所高校以此书作为教材,为此,该书曾再版三四次。郭绍虞认为本
林之棠的《新著中国文学史》原由北平华盛书局于1934年出版,收入本套丛书,意在揭示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研究界文学史写作的多样性,它也将为我们全面认识彼时学者精神状态、学术追求以及学术资源、学术体制等问题提供一个独特而生动的案例。全书共十一编,首编为《文学概论》,第二编至第十一编,依时代顺序,分别论述先秦至清代文学。林
本书隶属“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国文学史》是刘大白所著,全书视中国古代的文学为名胜区域,以“游览指南”的笔法叙述上古至唐各时代各种文学的起源、发展与流变,并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做出相应艺术评判,语言清新活泼,有讲稿色彩。《中国纯文学史》是金受申所著,是一部基于纯文学观念,“可以为高级中学讲授”的文学史讲义。
欧阳溥存所著《中国文学史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版。本书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编,分别以秦、隋、明为断代界限,较为明晰地反映了古代文学发展历程。本书非止于叙论诗、词、曲、赋等文学文体之流变,于经学、史学之文体亦颇有涉及。这与其对于20世纪初风行的“纯文学”观念持有审慎客观的态度、又曾师从晚清著名经学家皮锡
本书为“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的一种。《中国文学ABC》是世界书局策划的“ABC丛书”之一,主要是面向青年学习者,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学的概况。《中国文学史》则通论中国文学三千年发展历程,是结构完整的文学史著作。《中国文学概论》为专题性研究,集中分析阐释了文字、文体和作风(即风格)等三个问题。如果就应用于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