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八章,具体内容包括: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本书既可作为中等职业院校公共课的教材,也可作为历史爱好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
本书共三编,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年至今)。
本书为杨国强教授近期论著的结集,不同于高头讲章,更多是短篇与序跋,在极精炼的叙述中透露出他崛强而独特的文气,力透纸背的论史之功,以及让人血脉喷张的读书人情怀。在这个浮躁而有些癫狂的时代,书中的印迹既是一位史家的自我修炼,因着这一自制与焕发,又可以成为挣脱当下的清凉散。
《学术名家文丛·云南文库:护国运动史》为“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之护国运动史,详细介绍了护国运动的中国政治形势、酝酿和准备、进程、全国人民的响应情况、终结和以后的斗争,使读者对护国运动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学术名家文丛·云南文库:护国运动史》逻辑清晰,脉络清楚,语句通顺,是一
发生在1908年的河口起义,是孙中山“十次起义”中规模大的起义,也是孙中山从依靠会党到策动清军革命的转折点。它开创的一省宣布独立的革命模式,为辛亥革命开辟了新道路。 《红河学院学术文库丛书:戊申年(1908)河口起义研究》从河口口岸的形成、崛起开始,将清政府的边防、中越边境地区的会党及孙中山在粤桂滇边
本书内容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延伸,讲授从鸦片战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总结的同时,通过加强实训和拓展环节的教学设计,根据实际,着力帮助学习者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厦门辛亥风云》分专题叙述厦门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和光复厦门始末,以及海外厦门籍华侨参与辛亥革命事略及其对革命的贡献。内容包括清末的厦门社会概况、革命党人的活动和清政府的防范、厦门人与兴中会、辛亥厦门光复的前前后后、商会与厦门辛亥革命、助力辛亥革命的厦门籍华侨、台胞参加厦门辛亥革命、民国的诞生与思明县政府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4年卷)》系2014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的人口损失是中国近代以来* 为重大的人口损失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学界鲜有立足于翔实史料基础上的较为严谨的研究。侯竹青所*的《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江苏人口损失研究(1853- 1864)》以太平军占领南京的前夕直到天京沦陷(1852-1864年)的江苏一省为视角,以史载的人口数据资料及战争期间其他文字材料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