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标志性的图腾。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以形为主,以音为辅,它的一笔一画,都能反应古代社会、人文、习俗等信息,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近代以来,一系列伟大的考古发现,结合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献,我们对汉字的认识更加深刻。本书《给孩子的汉字故事》力求在学术和通俗之
本书是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动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动词研究(批准号:12YJA740110)的*终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2016年广东省重点出版物百部好书扶持项目专项资金和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本书基于当代描写语法学、三个平面语法学、汉语配价语法等语法
本书是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和大学语文教研室的全体教师,整合了多年讲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经验,结合新时代,引入新案例,编写的《新时代应用写作教程》。本教程紧密结合当前应用写作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了应用文的基本知识、党政公文、事务文书、日常礼仪文书、学业求职文书、新媒体写作等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写作指导用书,讲述了9大类实用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涉及旅游类文体、礼仪类文体、求职竞聘类文体、策划告示类文体、商务类文体、调查报告类文体、法律文书、论述类文体及公文等。每一大类下又分为若干小类,涵盖面广。本书编写体例新颖,讲解简明易懂,例文选择精当生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实用写作教
本书按古代的时代顺序把金陵的成语故事穿成一线,又与金陵的景点相结合而体现旅游特色,主要分为:东吴篇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东晋篇江左夷吾,日近长安远,东山再起,行不由西州路;南朝篇龙行虎步,天上麒麟,日出三竿,澄江如练;唐宋及五代篇三山二水,成家立业,吹皱一池春水;明清篇衣冠禽兽,用非所学,绕城暖足,回溯了
本书是具有类工具书性质的字辨手册,收录了作者多年来悉心搜集整理的常见别字。这数百对别字,数量庞大,几乎将汉语言实际运用中普遍碰到的别字现象一网打尽。辨别时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字音出错的,重点介绍读音;因字形出错的,重点辨析字形。除了纠错外,作者还对这些别字进行了透彻的讲解辨析。在具体写法上,大致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病例。一
本刊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张玉来教授主编。本刊敦聘戴庆厦、丁邦新、江蓝生、蒋绍愚、孙宏开、许嘉璐、王士元等先生为学术顾问,丁邦新先生题写刊名。本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本刊主
本论文集为《汉字汉语论稿续编》,主要收编李运富教授2008年至2017年之间的论文及文稿,也补收了部分2007年之前原来《论稿》未收录而作者认为有一定纪念意义因而希望集中保存的文稿。集中收录的论文,就内容而言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汉字理论与应用。二是词汇语义学。三是语言学史。
本书尝试在致歉事件整体框架下解读致歉言语行为的实现过程。致歉言语行为的结构包括致歉主体、致歉意图、致歉方式等因素。致歉主体是致歉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和接受者,分别是致歉方和受歉方。致歉意图是致歉言语行为的核心,是致歉言语行为的出发点和回归点。致歉意图必须在致歉事件框架内实现,其实现的过程,也是致歉言语行为意义的建构过程。致
本书探讨词的语素化及其形成条件,以历史来源为标准对汉语语素进行重新分类,将汉语语素分为传承语素和后起语素两大类。在传承语素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围绕传承语素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关系开展研究,查测了相关大纲中传承语素的呈现情况并归纳出适用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常用传承语素。本书梳理了传承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考察了汉字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