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肃各地博物馆。《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全部甘肃所藏收录出版。配合我社正在进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将基本完整重现敦煌藏经洞流出的藏文文献。
赵凤昌的传记及评论。本稿首先是传记,对赵氏生平作系统叙述。其次是评论,对赵氏的影响作点睛之论。
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后一个时代,是为当今日本留下很多遗产的时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时代。17世纪,逐渐站稳脚跟的德川氏无需再以宽容基督教传教来换取与西方的贸易,当幕府军疯狂虐杀基督教徒时,教徒们秉持着“若抵抗,便无法沐浴在殉教的荣光中”的信念,任由他人斩杀。与此同时,农民、僧侣形成强大
本书作者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对远东问题新阶段重新检视,分析了20世纪初期日本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状况和政策,日本侵略朝鲜和满洲的事实和影响,中国的改革运动与现代化工业,菲律宾的政治社会状况和地缘优势,以及美国对太平洋局势的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预言了晚清崩溃、东亚决裂、日本全面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引人重思中国近代化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20世纪大国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甚至被有的学者称作第零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如何收场的?新兴国家日本缘何取胜,老牌强国俄国又如何战败?战争对两国社会与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与之有何关联?归根到底,日俄战争是怎样的一场战争?读过以俄国研
本书全面梳理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日本研究历史,具有以下特点: 1.所涵盖的学科*全面。迄今有数种冠以日本研究的学术史著作,但是所涉及的学科有偏颇,一般是突出社会文化研究,而忽略语言教学研究,本书内容涵盖语言教育研究、文艺研究、社会文化研究,首次将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完整地把握中国的日本研究状况。 2.着力呈现新世纪
本书以琉球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认同理论出发考察琉球共同体与东亚社会的互动关系及历史,探寻在这种互动关系及其演变中琉球共同体对东亚社会的认知以及对自我的定位。本书考察了琉球共同体与东亚社会交互的3个历史阶段:东亚朝贡体系重建与古琉球、东亚朝贡体系的继续发展与琉球王国、东亚近现代化与琉球—冲绳。由此,阐述了琉球自我认知在不同
《历史倒影中的塔吉克民族》系拉赫蒙总统在20世纪90年代撰写的一部较为全面地反映塔吉克民族历史的著作。该书写作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苏联解体后塔吉克斯坦民族突然出现的民族认同和历史认知问题,作者试图通过回顾古代塔吉克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引导塔吉克民族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巩固和捍卫国家独立。该书*部分包括代序、前言、八章正
《出土文献》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