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法律职业及法律职业伦理的概述、重要原则、功能和实现方法等内容入手,通过案例引导和案例分析,讲述法律职业中法官的职业伦理、检察官的职业伦理、律师的职业伦理,以及司法行政人员的职业伦理。本书的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理论法学、经济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也可作为从事法学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法理学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法律教育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法理学通过研究法的现象来探寻法的内在规律,探讨法的普遍原理或原理,讨论法律实践和法学巾带有根本性、规律性、一般性的问题。《法理学(第四版)》全面讨论法的一般理论、法律价值理论、法律演进理论、法律运行理论、法律与社会理论,从历史态度、多元视角、全球背景、中国情怀诸
本书由会议板块和域外法板块构成,全书以法学为主线,从不同侧面展开了对于法学的思考与探讨。会议板块对留置权“抗辩”功能的含义、依所有权承认行为赋予优先权、让与担保等问题进行探讨,域外法板块包括日本法和韩国法,对日本现代“法理”概念、个人信息的界定、中韩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韩国证券集团诉讼的适用困境与构建等内容作出延展与探析
本书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发展演变及其新趋势,提出法律社会学新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方法。在具体内容上,阐述法律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关系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中的新问题,着力探索法律创新与道德进步、贫困治理、社会整合、权益维护的关系机理及实践建议,*后提出和研究我国法律
本书坚持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相交叉的方式,目光总是游离往返于罗马法和中国法之间,着重探讨担保物权实现制度的实体、程序规范和实现效果的内容,对行使担保物权的条件和主体,担保物范围和被担保债权范围的确定,行使变卖权的程序,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的模式,担保物权人的通知义务,担保物权行使期限、担保物变卖关系中的瑕疵担保责任、担保物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遵循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训,立灌输及研究高深学理与技术并因应国情力图推广其应用为旨,勉励学者诸君立志要做大事、研究为人类服务之各种学问的学术精神,秉承学术乃天下公器,倡导学术自觉,追求学术品质,提倡关怀世界、著立经典。本书倡导关怀世界、著立经典。专设了阅读经典专栏,
《徐道隣集》共收录徐道隣先生著作三部(包括一部博士学位论文)、文集一部,另有论文二十篇。其中,徐道隣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宪法的变迁》(DieVerfassungswandlun)和对于《中国帝制时期法律》(LawinImperialChina)的书评以外文原文形式发表,以体现徐道隣先生用中、德、英三种文字写作的特点。此
《薛祀光集》是同济法学先哲文存中选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家薛祀光先生的专著和论文合集,共汇集薛祀光的专著《民法债编各论》和法的本质法的拘束力等22篇论文,内容涵盖面广,从法的一般概念到民法中的债权,从案例分析到抽象的法理,作者融部门法研究、法理思考和法的思想史分析于一体,详细介绍了其对近代中国法学的思考和认识,尤其是作者在《
《范扬集》收录了范扬教授的主要著述。其中,《行政法总论》《警察行政法》和《继承法要义》三本著作均入选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涉及领域横跨公法和私法,体现了其个人深厚的学术造诣,亦可供读者管窥民国时期法学教育之面貌。此外,范扬教授学术研究涉猎甚广,所发表的论文涉及法律思想、法律哲学、宪法、行政法、警察法等多个领域,受
★《法律行为论》立足于民法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民法典》法律行为规则与司法判例,借鉴比较法上的规范与学说,对法律行为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法律行为的价值基础、私法自治的内涵及其限制、私法自治与信赖保护原则的关系;法律行为在法律事实体系中的地位、法律行为与其他行为的辨析、法律行为的分类、法律行为与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