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讲起,至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为终,以100年(一个世纪)为纪年单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巨著。柏杨无意对帝王将相进行虚伪的歌颂,他舍弃所有无谓的谥号、尊号,把他们拉下神坛,直呼其名,视为普通的中国人去评判。同时,柏杨也把目光聚焦于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他同情劳
《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第二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共影印宋元时代、明代前期的《尚书》珍本文献70种,以时代为序,较为清晰地呈现出《尚书》学发展历史轨迹。为完整地体现历代《尚书》文献的规模与成就,现对明代中后期与清代前期的《尚书》文献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三辑)》。此次影印仍以稿本、钞本等稀见版本和具有特色的刻本
在这里,有着许多颠覆你认知的历史真实:“大明”的国号,来源竟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在国子监,顶撞老师不仅可能被关禁闭,甚至可能被枭首示众;明初屡建奇功的大明卫军,仅过了一百年就被认为只能干苦力;……在这里,你能收获读史的全新方法:历史一点也不枯燥:不仅有新奇的史实,更有许多潜藏的蛛丝马迹等你去探寻。一代历史大家
《古史新探》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创办的一份“以书代刊”性质的刊物。本书是第3辑,共收十七篇论文,从时期看,先秦两篇,汉至南北朝四篇,宋代八篇,明清三篇;从内容看,政治研究八篇,历史地理和区域研究四篇,法制、社会、文化研究四篇,经济研究一篇,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
人类的文化是在间性、互文性中发展的。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间的渗透影响,导致对具体的文学问题的分析,难以仅仅从某一种文化专论。同时,文学与文化的现象需要阐释,但阐释具有公共性。本论文集以间性为视域,主要探讨丝路文学与文化、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意义阐释的公共性等问题。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也是他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代表了他最精华的学术成就。该书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吕先生对其也颇为重视,屡次修订,并称:“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民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最佳。”该书分十五专题论述先秦历史,所引资料从神话传说至考古资料,皆有引述,甚为详赡
中小学课外阅读经典睡前历史故事书通俗历史读物中国历史故事书
《新编学生国学丛书》囊括了“国学”之精粹。选注者中不乏叶圣陶、茅盾、邹韬奋、傅东华这样的学界翘楚。这样一份业经选注者消化、反刍的国学精神食粮,便于国学入门者吸收。《春秋左传》以春秋大国争霸为基本线索,兼顾文学价值,从《左传》原文中截取了《齐桓霸业》《晋文建霸》《楚庄争霸》《吴阖庐入郢》《越句践灭吴》等对春秋格局有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