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辽宁作家津子围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当代作家学术研究作品。津子围,出生于1962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收获季》《童年书》《十月的土地》等,获辽宁文学奖、首届师陀小说奖、小小说金麻雀奖等,1982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公开发表作品500余万字,是新时期东北重要的作家,在国内文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山脉与穹窿——张炜论九章》为已故评论家赵鹤翔先生评论作家张炜的文集,书稿已由张炜本人亲自审定并认可。全书共九章。开篇以作家张炜的原生家庭为切入点,结合对张炜本人及其家人的采访等,详细介绍了家庭的烙印对作家少年时期性格的影响,从第二章开始到第八章,主要围绕张炜作品所建构的文学殿堂展开叙述;最后以张炜文学现象作结,赞扬了
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作家,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读者中间拥有广泛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和生平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以便能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早日实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的迈进。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请当代最具影响力与活力
本书系作者的首部评论集,总字数在十九万字左右,全书共分三辑,统摄文学现象思潮、作家论和作品论三个方面,展示出一个未来学者的宽广视野。上编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现象与思潮的讨论,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有:现实主义在今天的可能性、侦探小说或历史小说等亚文类与当代文学叙事的关联性、青年作家的日常叙事等等。值得人们留意的都是他在解决与论
本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专著。作者从典型文本与典型现象入手,以韩少功、陈忠实、莫言等名家与他们的作品为例,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嬗变,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状貌和特征。一方面,通过典型文本和典型现象的解读来呈现特定时期文学思潮的走向以及文学历史的基本概貌;另一方面,在解读这些典型文本和典型现象时也充分考虑到外
本书从历史演进、专题个案不同维度,透析不同社会环境的闺秀才女个体或姻亲血缘或拜师结社群体的作品别集,进而研究其文学演变的态势、特征、动因与规律,彰显神来气来情来的文学成就,使之具有学术上的原创性。首次把闺秀才女由传统的“宫闺”中剥离出来,围绕闺秀才女作者的人生际遇、创作风格等,从广度上研究名媛闺秀等不同身份、层次各异的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著作浩繁,流传甚广,自其身后,整理刊刻其集者甚夥,自两宋至明清至民国乃至今日,苏集都是文人书商刊刻出版的热门书目,其版本之复杂,令人眼花缭乱。本书是
中唐文体革新的文体按产生时间和创作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产生且定型经唐古文家进行改革的文体,如墓志铭、书牍,可称为对旧文体的再开拓一类是唐时因古文而创造的新文体,如赠序文、记、杂文。本书从“先唐文体的演变”“中唐文体革新的提出和类别”“旧文体的改造:墓志与书牍”“新文体的创造:赠序、记体与杂文”“记体文”“杂文
本书是一本关于文艺发展、文学创作、诗歌写作、歌曲艺术、表演艺术等方面美学思考的书。是作者多年来文学艺术创作思考、研究、评论的结晶,是作者经过实践沉淀,精心选编的个人文艺理论文集。其中包含对文学艺术创作的感悟思考和分析、令人感兴趣的美学认识,对读者打开新的思路,会有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对创作新的作品也会有进一步思考的引导
当下中国文坛最为活跃也最具实力的文学评论家、学者、作家,如李敬泽、邱华栋、李浩等关于作家鲍贝的印象记与作品评论。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描摹出了一个当代作家的生动形象,对研究作家鲍贝、中国70后小说家群体有重要参考价值。从文学的角度看,即便是她小说、诗歌、散文的评论,这部集子里的文章写得也很生动有趣,为我们呈现出了文学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