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的山水画以积墨著称,作品呈现出沉郁苍厚的特点,这种风格特点的形成与他的积墨语言是密切相关的。本书从中国画创作的本体和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发展规律出发,以对关于龚贤各时期美术文献和传世作品的深入分析为途径,采取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逐步研究龚贤积墨艺术语言的形成演变,在山水画笔墨本体范畴内探讨龚贤积墨语言的成因、形态、特征
《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
黄宾虹不仅是一代国画宗师,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美术学者。本书是他探寻、阐发中国古代名画精微奥秘的绘画史著作。作者依画史先后展开论述,从上古三代图画实物开始,阐述各个时代的代表性画家及其风格,讲述历代绘画之精意,并且梳理其中的脉络、画家的师承、风格的流变。全书见解独到,文字精审而见性情,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一本简明中国
本书通过传统、简洁、现代三大风格对日本当代插画进行分类,读者可以全方位了解当代日本插画师的创意,可从丰富的作品中感受日本时下审美,以及插画对平面、产品等设计领域的应用美学。本书还独家收录和诠释插画家原田治的日式可爱风作品,更全面记录了与包括栗林和夫、赤迫仁、杉崎真之助、関本明子、村松丈彦、草谷隆文、泽田泰广、工藤青石在
本书收录李军良先生接任中央美术学院“金碧斋”美术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后,多年来研究和监制中国画传统矿物颜料、从事中国重彩画创作的成果。本书对中国画传统矿物质颜料的分析与使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说明,以及历史上使用矿物质颜料的历史演变及代表作品,也收录了部分当代著名作品和课堂习作,展示了传统矿物质在中国重彩工笔画领域的发展与创
《施晓湘文集》是已故东阳著名书画家施晓湘先生的诗文集,由艺文篇、诗文篇、施晓湘先生年表、附录等四部分组成,收入施晓湘先生的各类诗文30余篇。施晓湘先生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是潘天寿先生弟子。他一生先后在湖北汉口、浙江丽水、浙江东阳等地中小学任教国文及书画,是著名书画家李震坚、卢辅圣等的中学美术老师。该文集系首次对
本专著以鸟类学和植物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对宋代文献的认真梳理分析,对宋徽宗的作品进行文献学分析,从而发掘出宋代绘画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更新和丰富关于宋代绘画的相关知识,向世人揭示了宋代绘画认知结构、发展规律和特有魅力,并重点对宋徽宗的存世花鸟画作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考证。著作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对宋徽宗的存世画作作综合性的分析研
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在色彩的表现性方面已达到了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度,青绿之色在彰显画作的绚丽之余更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文化。但元代以后青绿山水画日渐消沉,隐退民间,张大千的青绿、金碧山水画似乎又唤醒了这一久远的独特样式。20世纪50年代推行的“新国画”运动,以及美术院校将西方色彩引入中国画的体系当中并相互融合成为“新的传统”,
书稿以提出“六法”建构的绘画风格方法体系,“六法”之于绘画语言形成的创造性表达,以及“六法”品评27位画家有关绘画创造性理论成果为依据,探究标准和方法内涵与绘画风格形成的内在关系,确立“六法”在绘画风格形成过程中体现出的实践价值、审美价值及创造价值,以期为艺术史中的绘画风格探索和风格形成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机理
本书内容包括:艺术轨迹: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拿来主义:欧洲游学、中西融合:写实艺术观与美术教育思想、形神兼备:油画人物画、妙造自然:油画风景画、中国叙事: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油画、油画创作中的家国情怀、徐悲鸿油画中国学派风格的演变、徐悲鸿油画中国学脉与中国造型范式、徐悲鸿油画的保护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