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态人类学视角还原了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全貌,以水信仰、水技术与水制度三合一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深度挖掘了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社会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生态内涵与功能,对当代生态观重建与水生态共同体保护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冯盛国著的《两周时期华夷关系研究/周秦伦理文化研究丛书》从金文资料入手,结合相关社会科学理论讨论了两周时期华夷关系问题。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华夏和夷狄族群关系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地理气候因素是造成华夷关系演变的内在动力之一。本书对先秦时期华夏族群发展壮大的脉络特征以及华夏早期的对外观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通过对馆藏文献进行精心梳理,以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关系为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共收入民国时期边疆文献30种,以资学术研究。
本书以羌族释比法器风格为研究方向,重点对释比法器进行了比较详细和深入地分析,从法器的种类功能、造型特征、创作技法、艺术特征、交流融合等多个方面分别作出了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探讨,认为羌族释比法器风格特征的形成是以羌族本体文化为基础,通过与藏传佛教、苯教、汉族道教等外来文化的不间断交流,进行吸纳、融合和转化而*终形成,具有丰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瓦乡人历史源流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对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分析, 详细分析了瓦乡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及其当代变迁,详细分析了瓦乡人政治、经济、婚丧寿诞、家庭与教育等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重点分析了瓦乡人宗教信仰、节日文化、生产生活习俗、口头文学与表演
国外藏学研究(第一辑)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
《贵州民族村寨的现代技术传播与文化变迁》内容简介:现代技术在民族村寨的传播给当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首先对现代技术予以界定,阐明它的体系和特征,旨在说明现代技术传播的影响不同于传统技术传播的影响。其次,本书对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现代技术传播的状况进行了描述,旨在揭示现代技术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再次,本书重点
本书以人类学的视角,以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西南草地为田野案例,探讨了生态环境与文化。作者认为,原生态文化研究的重点在于不同民族对所处生态系统作出文化适应的全部相关内容。由于民族文化是一个整体,因而这样的研究涉及到文化的所有事项,因而需要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多样。我国当代的生态环境,就一般意义而言,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
《苗学论丛(一):苗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是由贵州大学长江学者团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合编的关于苗学的书籍,是本书编委会在2014年召开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苗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的参会论文择优进行整理、编排后形成的一本学术著述。书中共收录相关文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