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地质矿产志》项目办公室和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资助的一个基础研究项目,经莫宣学院士、汤中立院士等评审通过,认为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图编图范围:西自陕西省柞水-佛坪地区,东至安徽省大别山的金寨地区,北起郑州-灵宝一线以南,南至湖北省北部的大别山地区,覆盖了整个东秦岭及大别山的Mo-Cu多金属成矿带。地理坐标为
本志系统疏理了30余种山西特色矿产,分别就其性质及用途、矿床类型、地理分布、矿床实例、勘查与开发历史等进行了简要通俗的介绍,并穿插了一些与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知识窗”“科学揭秘”“拓展链接”等趣味性内容。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志书,能够了解和掌握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以达到普及地学知识、传播地学文化、提升公民
本书以镜质组和惰质组研究对象,基于热模拟和高温高压模拟实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13C固体核磁图谱、CO2吸附、低温N2吸附、高压压汞及高压CH4等温吸附等测试分析方法,对比了不同显微煤岩组分的大分子结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能力特征,建立了镜质组和惰质组大分子结构演化模式,揭示了不同显微组分在不同变质阶段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贵州岩溶地下水特征(区域地质概况、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含水岩组、岩溶地下水动态及水质与赋存特征),贵州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岩溶地下水系统循环特征、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贵州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贵州矿山岩溶地下水(岩溶充水矿床概况、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老鹰山煤矿矿井涌水量动态特征分析及预测),贵州岩溶地区
本书以车排子凸起为例,借助于各项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色谱-质谱分析、双质谱分析、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沥青质催化加氢热解实验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等),开展了生物降解原油中各种族组分(饱和烃、芳烃、NSO非烃和沥青质键合烃)在生物降解控制下的分子地球化学行为的综合分析,以期对轻微-强烈生物降解原油的分子
黄土高原大型黄土-红层滑坡具有成生过程隐蔽、分布面积广、成灾规模大、群发与多周期活动显著等典型特征,难以有效识别、预报及治理,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城镇和人居环境安全保障与防灾减灾、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本书立足于黄土高原地区多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积累,通过大量现场详查、无人机航测、
本书为《中国矿物志》第五卷的第三分册(即碳酸盐、硝酸盐类矿物)所包括的部分内容,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碳酸盐、硝酸盐矿物种目前在中国的产出情况和研究现状,但总体上讲碳酸盐、硝酸盐矿物在中国有产出地的非常有限,且多数研究程度不高。同时,为了全面展示碳酸盐、硝酸盐矿物在世界的产出和研究情况,推动中国矿物学的基础研究,本书也系统收
全书重点介绍了广东省内铀、铅锌、稀土等36个优势矿种(组)的基本性质、用途、分布、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现状,介绍了广东十大著名矿山的矿床特征、勘查发现史以及开发利用现状,也介绍了广东矿业经济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广东找矿人的重要贡献。
本书介绍了细粒沉积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介绍了海相细粒沉积研究进展,以江汉盆地作为陆相咸化湖盆的代表,以东营凹陷作为半咸水湖盆的代表,以秦潼凹陷为淡水湖盆的代表,介绍了陆相细粒沉积研究进展,反映了细粒沉积层序地层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38种硼酸盐类矿物在中国的产出状况和研究成果。同时,为了全面反映碳酸盐、硝酸盐矿物种在全球的分布特征和研究程度,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矿物学基础研究的深度、拓展矿物种的研究范围,本书也系统收录了截止2019年底前全球已发现的140种硼酸盐的基础研究资料和数据。本书对每个矿物种的描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矿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