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和梳理了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总结、推广“义乌发展经验”12年来义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成功实践的总结,也是指导义乌长远改革发展的纲领。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我国非公经济的情况,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第一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非公有制经济(1949—1976)、第二章改革开放初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复苏(1978—1982)、第三章非公有制经济迎来大发展(1982-1987)、第四章非公有制经济在曲折中前进(1987-1992)、第五章非公经济再次迎来大发展(19
“一带一路”建设,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国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提出了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引导性作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
本书原创性地提出了自然贫困线概念、理论体系和分位数函数零点法的基本原理、计量模型和测算方法,在描述性贫困线研究和贫困测量方面开拓了新领域,探索了新路径,建构了新模式,与传统的、常规的贫困线设定范式相比,具有不可通约性。
本书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方面的分析。在理论逻辑方面通过对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增长的比较研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特征,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扩展,质量型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质量型经济增长度量的指数构建,质量型经济增长的价值判断体系的构建,质量型经济增长中的主体行为,质量型经济增长的道德基础与文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近年来,王义桅奔走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向国王、总统、外长、学者、商人、记者、民众讲述一带一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世界的中国之问、一带一路之问。他认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要超越中国、超越故事、超越讲,关注他人、关注时代、关注世界。本书围绕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主题,收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区,自然条件严酷、交通不便、边远落后,在结构转型和人口转变的背景下,如何摆脱自然条件束缚,走出一条全新的反贫困道路,具有十分典型的区域性特征。张永丽、耿小娟著的这本《西北地区反贫困战略与政策研究》将农村人口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范畴中,旨在通过中国30多年的高速增长和发
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但也伴有与生俱来的不足。本书在介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病对其作评估和反思的基础上,从“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新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对外贸的困境与突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与提升、吸引外资的规模稳定与质量提升、对外投资——拓展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新空间等角
本书以一带一路倡议社会根基民心相通为切入点和目标,以多轨外交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西方哈贝马斯的交往(沟通)行动理论和中国的民本思想及天下观理念探讨了民心相通的理论来源,并分别从教育交流、媒体传播、平民交往、互联网交流、社会活动等五条轨道的视角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民心相通的策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得到缔约国一致通过至今已经整整25年了。为推动《公约》的有效实施,1997年联合国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开创了由发达国家带头定量减排温室气体的低碳转型之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开始了艰巨的减排历程。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逐步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经济社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