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精髓讲义1-18讲》这本书全书共120页,介绍了楷书笔法运用原理,横、竖、折、撇捺、点提、钩,包含了控笔功、笔法阵、穴位图、种子字、结构诀,及象五法的应用,谦受益、地势坤、上善若水、木谓之年、心悦诚服等运用练习,透过笔法原理的运用搭配及象五法,完美的向中老年爱好者展示了中国书法魅力所在。使初学者能快速入手,轻松学
本丛书是安徽美术出版社2024年最新推出的书法临摹卡系列。遴选中国历代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采用彩色印刷,穿环装帧,配简体释文,便于读者零距离临摹。本分册为清代书法大家吴昌硕所临写的《石鼓文》,吴昌硕在书法方面五体皆备,篆书和隶书成就尤高,在清末书坛地位崇高,影响深远。其篆书从《石鼓文》中受益最多。本作品是吴昌硕七十五
本书内容为黄道周在狱中所书写的小楷作品《孝经颂》。黄道周被视为明代最具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小楷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颇有魏晋之风。他的《孝经颂》取法钟繇,具有古厚奇崛的风韵,笔法简单直接,有老拙的韵味。本篇不仅书风颇佳,也为读者普及了中国传统文学《孝经颂》,值得研读与收藏。
本书是明代书法大家王宠的小楷《游包山集》。王宠诗文书画皆精,小楷尤精,他的小楷取法钟繇,冲和于“二王”,于古雅中见清淡。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被誉为“吴门三家”。《游包山集》以拙取巧,婉丽遒逸,在韵致、笔意、笔形、章法上都达到其最高水准,可与晋唐比肩。此册为其代表性小楷作品,是广大学书者的临习佳品。
本书内容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是沈周与友人的唱和诗。此诗册用小楷写成,笔力劲健挺拔,字体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文徵明小楷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此帖为广大学书者的临习佳品。
本书内容为文徵明的小楷精品——《草堂十志》《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文徵明的小楷笔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意态生动,节奏缓和,舒展自如,颇具晋唐书法的风致。文徵明诸体皆精,尤以行书、小楷为世所重。其书风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本书中的“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自创的字体。他的真书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此帖文体匀称,用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显示出“瘦金体”的独特风格。此帖文字丰富,是学习研究赵佶“瘦金书”的极好范本。
本书是赵孟頫著名的小楷作品,其书得唐人遗风笔意。综观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用笔上提按使转,方圆兼施,极富有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十分讲究字的揖让,顾盼有情,极富有节奏感。是学习小楷必临的经典范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被奉为“书圣”,他的作品被列为“神品”,历来为人们所珍藏,并用作临池范本,从而陶冶、造就出一代代书法家。王羲之徙居会稽山阴,官东晋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王会稽”。《晋书》卷八十有传。相传王羲之少时学卫夫人书,后见前代名家书迹,博采众长,草书师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