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早期,约翰•杜威提出了一种“重建”哲学的方案,认为经过他的修正之后,哲学“不再沉浸于终极的绝对实在,而在推动人类的道德力量的启蒙中获得补偿,在帮助人们获得更加有序而合理的幸福上做出贡献。”在作者看来,把哲学替换成“历史”,关于历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是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新作,其内容是《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等著作的知识论基础。作者通过人类生态、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境等概念,提出一种由表相(文本、图像、电影、社会事件等等)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立足中外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宏观阐发微观考析,并对当代史学作品进行评论,提倡健康理性的史学批评之风,有助于提升作者和论者的精品意识,扩大论著的社会影响力。书中特开辟笔谈专栏,邀请瞿林东、陈其泰和杨共乐三位教授,对习
《历史讲演录》一书是雷蒙·阿隆的遗作,于1989年出版,同时还是1972-1974年期间作者在法兰西学院的讲课课程。雷蒙·阿隆深受维特根斯坦和波普分析哲学概念的影响,并从哲学、历史、社会学的多重角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特别意义的历史研究,是不可多得的表现雷蒙阿隆跨领域研究的作品。 在《历史讲演录》中,雷蒙·阿隆将盎格鲁
此辑主题为“文化传播与历史书写”,分专题研究、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评论、讲坛、文献与史料等栏目,收录论文25篇,集中反映了文化传播与历史书写这一主题海外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史学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清季民国之时,中国学者面临着学术嬗变的契机,非常重视对有清一代学术的总结,从而令学术史特别是清学史成为显学。在当时研究清学史的学者中,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是最杰出的代表,树立了这一领域的典范,他们的主张,如对清学来源与发展阶段问题的看法、对考据学派分野的见解、褒皖抑吴的共同取向、强调考据学“科学&rdqu
本文集是瞿林东教授关于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领域代表性论著的集结,内容既涵盖史学理论、史学批评、史学功用、史学史纲、史学史志等基础性理论著作,也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20世纪中国史学、中国史学重要人物与20世纪中国史学关系等专题性著述,全面反映了作者四十余年的治学历程、研究路径,对于了解作者的史学观点及中国史学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