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全集》包括文论与书画两大部分,较全面地收录了启功先生撰写的专著、论文、诗词、题跋、书信、日记、讲学及口述历史,并选辑启功先生创作的绘画、书法精品等。除努力汇集启功先生各个时期开发表的著作、散论和书画作品外,《启功全集》的一个特点是收集了启功先生生前未发表的文字和书画,如将未发表的诗文另集一辑,新发现的题跋补充到原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29岁以《楚辞地理考》一书名动天下。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期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
本卷收录作者1952-1994年间撰写的杂文、书刊评介类文章(包括贺词、会议开幕闭幕词及发言等)190余篇。其中绝大多数曾编入《季羡林文集·第十三卷》、《季羡林文集·第十四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998年),另补入作者20世纪30年代所作书评及50-90年代发表于报刊的杂文。新收录的作者早年书评原载于天津《
本卷收编季羡林1933-1985年间所创作的散文。包括《枸杞树》、《回忆》、《初抵德里》、《登黄山记》等。
马学良一生提倡“为人在实,为学在思”。在精神道德上,高风亮节,淡泊名利,宁静治学,教书育人;在待人接物上,尊师重道,金针度人,敬上礼下,团结师友,其道德风范充分体现了诚实和真实的高尚情操;在学术上,一生追求实践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结合,以身体力行和深入调查为基础,以先进和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创造为
《季羡林全集(第3卷)·散文3》收作者1988—2006年间所创作的散文,篇目的排列皆以时间为序,其中有《万泉集》和《小山集》未收的1988-1994年所作的两篇。《天上人间》一篇,因写作年代不清,故置于卷末。季羡林全集(第三卷)所收散文,此前皆未单独成集,分别散见于《季羡林散文全编》(修订版)各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季羡林全集(第2卷)·散文2:万泉集小山集收编作者1986—1994年间的散文创作,作者先后命题为《万泉集》和《小山集》。《万泉集》原编成于1987年12月,收作者1986年、1987年所写散文,因未能及时出版,又增补了若干新写散文后于199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单行本。《小山集》始编于1993年末,编定时收录作
2009年4月,《冯承柏文集(套装上下册)》问世。该文集由范曾先生题写书名,刘绪贻、苏东海、李剑鸣先生撰写序言,杨生茂先生题词。《冯承柏文集(套装上下册)》收录了冯承柏教授关于美国史、美国学、中美关系、理论与方法、城市史、校史、家史、高等教育、博物馆学、图书馆学、信息化理论与应用、西方文化史等领域的论文和文章80余篇,
《启功全集》包括文论与书画两大部分,较全面地收录了启功先生撰写的专著、论文、诗词、题跋、书信、日记、讲学及口述历史,并选辑启功先生创作的绘画、书法精品等。本卷收入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是张元济先生的学术专长,本书为第八卷,编入书目两部:《宝礼堂宋本书录》和《涵芬楼烬余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