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通过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和全国各族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指导实践,从而形成普遍的共识,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共同建设
为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央文明办组织编写《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该《指导手册》立足解决基层文明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分文明实践、大众平台、坚强阵地、精神家园、广阔舞台、优化配置、融合创新、组织领导八个章节,既给出理论指导,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辅之以生动的地方经验和典型案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主要汇编了学者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术成果,涉及四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研究、中国当代德育思想研究、西方德育思想研究,共收录了29篇论文。这些论文大多已公开发表过,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该书稿体现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领域的
本书主要收录2018年度发生在吉林省境内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事和要事。力求突出反映吉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成就、新进展。本卷设工作概述、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讲话、文件选编、处室工作、直属事业单位和部管厅级单位工作、各地工作、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工作,经验交流、时代楷模、表彰奖励、报刊文录、干部队伍13个类目。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问题是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全局性问题,又关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本方向问题。学界关于研究取向问题的讨论,比较集中的是两种观点,一种是社会取向研究,另一种是个人取向研究,前者坚持从社会需要出发,着眼于一定阶级、政党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需要的
《雷锋的故事》将带你真切认识那个充满干劲,满心装着他人的雷锋,让许多忘却的感动再现在你的面前。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贫穷家庭,小小年纪父母相继去世,不得不寄人篱下。但他没有悲观,没有失望,而是不断进取,并且以满腔热忱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他不怕苦不怕累,冒着严寒治理沩水河;他积极肯干,以大无畏的精神拦截汹涌而来的洪水
本书以研究延安精神为主题,以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为切入点,以深化延安精神研究为目标,从党史党建二维视角、史论结合展开研究,力图解决当前思想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从严治党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探寻对策和出路。有针对性的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
西政发展的历程,是一部披荆斩棘、克服万难的拓荒史,也是一部百折不回、逆境崛起的励志片。初创时期,在荒山野地上建校,西政人以拓荒者的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十年浩劫,学校面临灭顶之灾,险被撤销,西政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得以率先复办,并成为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末管理体制的划转和改变,让学校的发展顿生挫折,但愈
本项目研究以产出导向理念为指导,针对大学(U)、政府(G)、教育研究机构(I)和中学(S)四个育人主体的不同功能和优势,探索共同承担培养中学政治教师的“四位互动”协同育人模式。本项目研究可以实现产出导向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在总结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可以推广的方法体系
中美公民教育比较研究既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服务中国公民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历史各不相同,但两国都希望通过现有的公民教育体系培养出“好公民”。本书以体系化的对比研究为基本框架,通过中美两国公民教育在内容、途径、方法方面的比较,提炼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规律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