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季民初的中国文学为研究对象,阐述该时期中国文学形成了由文学学科秩序、文学生产及传播秩序、现代文学创作秩序、文学历史观秩序、文学理论秩序等要素构成的文学现代性秩序。同时,本书指出该时期中国文学现代性秩序的特点,提出这种现代性文学秩序既利用了文学艺术的想象力与对抗力,又挣脱传统文化及其古典文学秩序的束缚,从而促进近
本书运用宏观与微观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明末清初以来西方汉学家、海外华裔学者、中国翻译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译介活动,依托当代译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诗大序》《文赋》《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中国古典文论代表性作品的多个平行译本,同时通过在英、美、澳三国开展的问卷调查揭示中国古典文论英译作品在西方英语国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文艺美学及其元问题、心本体及其生生底蕴、文体的形而上意味、文心三角的动态诠释、意境:存在的澄明境界。
本书分为纂集、义例、源流、体式、撰人、撰人事迹生卒著述考、征故、评骘、读选导言、余论十章,对《文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另有附编一《文选分体研究举例论》、附编二《文选专家研究举例陆士衡》,是对《文选》的专题研究,前为文体研究示例,后为作家研究示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裂变时代的经验与想象——评《白多黑少》和《丁香》;小叙事与老传统——评欧阳黔森的短篇小说;对当代精神困局的透视——评欧阳黔森《非爱时间》;叙事的机趣——欧阳黔森小说印象等。
本书对中国古代文学与创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学的类别,然后详细地梳理了先秦时期文学及创作、秦汉时期文学及创作、魏晋南北朝民间文学及创作、隋唐时期的文学及创作、宋元时期的文学及创作、明代文学及创作以及清代民间文学及创作等内容。
这是一本文学评论集,全书分为上下两辑,上辑主要包括作者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点评,以评论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独到看法。下辑主要讲述了作者个人写作生涯的经历和一些关于美好回忆的小文,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点滴的喜爱。
宋朝三百年,人才辈出,群星闪耀。文采风流,与命运起伏相伴。文化巨人们在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的变迁下,完成了各自的文学使命,也留下了风格鲜明的人生传奇。 必得有此人,乃能有此诗。一千年后读宋词,品宋诗,依然能感知那些绝无雷同的有趣灵魂跃动在字纸间。文字是写作者的心灵密码,千古名句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挣扎与成长;文学是一个时代的
本书以贯通中国文章史、思想史的视野,对韩愈通过“文教”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做出了发明,从成体之功、造语之力、文道追求三个主要角度,探讨了韩愈古文在文体、文法、语言、观念上的新创,以及这些创新与其儒学复兴思考的深层联系,揭示了韩愈古文深邃丰富的思想世界;讨论了韩愈追求拟圣、追寻定名、讲求开放师道、推重
本书为现当代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文章30余篇,围绕阿来及其文学创作技巧及创作观、阿来作品的传播,以及与阿来相关的作家作品展开研究。如研究阿来文学创作中的博物学写作特色,阿来对藏族史诗《格萨尔王》的再创作,研究其山珍三部对物的书写。传播方面,以阿来作品的国际传播为中心,探索我国文学作品国际传播的特点、规律,反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