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四十余篇报告文学作品,充分体现了文学性、真实性、政论性,文学性地展现了贵州地矿十年奋进的坚实步伐,深情礼赞了找矿报国的炽热情怀。真实性上,生动记录了十年奋斗的艰辛岁月,全景再现了十年奋进的累累硕果。政论性上,突出彰显了地质工作的职能定位,深刻阐述了地质事业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一部记录中国基层医生工作历程的纪实文学。书中以几十位基层医生成长为主线,以其专业特色为重点,详尽描述了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状况,旨在助力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他们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代表。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建设中,他们扎根一线,成为一方百姓的健康“守门人”。书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职业心路历程,体现着这些可爱的基层
本书讲述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已经老去了,而其中的一些人是那个时期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为了祖国的建设,刻苦学习、攻坚,在很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围绕那个时代的傅树祥、肖玲、蓝彩凤等人的工作贡献和家庭、情感变化,讴歌那一代人的勤劳、节俭、奉献精神,特别是那一代的不少工农兵大学生,经过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精英。由
本书是近年来首部囊括国内户外先驱故事、记录中国户外发展历史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人的“户外史记”。其中,《荒野四十年:四代人》以时代为脉络,从20世纪80年代的家国热血、20世纪90年代的精神流浪、新世纪的自我找寻,直至近10年日益强烈的自由渴望,聚焦近40年走入荒野的四代人的心路变迁。全书用沉浸式的文字语言和上
本书是由哈军工创建时期的亲历者们所写的回忆录,记载了在哈军工大院里发生的故事,包括哈军工精神、建设初期、教学科研、师生情谊、学生时代、子女对父辈的回忆等六个方面。本书作者均为哈军工时期的学员、教职员工以及他们的后代,诸位作者以生动的文字再现了哈军工的创建和崛起,将自己对哈军工的感恩之情、点滴经历、绵绵回忆都化作文字,诉
本书聚焦主人公何光华二十多年如一日深耕高压电缆专业,秉执创新之志,以凡人之躯守护城市光明的奋斗历程,用饱含真挚情感的细腻笔触,生动讲述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何光华扎根电缆事业、矢志技术创新的动人故事,全景式展示了以何光华及其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电网人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坚守提供可靠
本书所选20位工匠人物中,既有扎根传统的工艺美术大师,如在陶瓷技艺上有着重要研发成果的詹培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裴永中、曹加勇、黄伟雄,錾刻工艺美术师陈志忠,木雕艺术家胡冠军,玉石雕刻家伍辉;还有现代工业中科技能手专家,如从陆地到海洋的仪表维修技能大师邓祖跃,为地铁安全出行的使者唐智金,核电运行调试专家周创彬等。
本书写改革开放初期,山东省胶县墨水河畔宋家庄村带头人郭文信领办农字号企业,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创业故事与先进事迹,突出其“一人富了是一棵树,全村富了才满山绿”的先进思想。郭文信生于1941年,1986年6月英年早逝。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家族遗风、奋楫扬帆、魂系墨水。本书是经过深入调查、采访,取得第一手资料写成,许多事迹生
莽山地处湘南粤北,一山跨两省,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的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地球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基因库”。莽山的保护与开发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的生动样本。本书为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年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定制图书之一。本书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
《骆马湖:1958年移民笔记》讲述的是1958年,骆马湖人民为了支持骆马湖水库建设,异地搬迁安置的故事。骆马湖人民搬迁到了宿迁以东的老岗地,战斗在宿迁最艰苦的地带,自力更生。用60年的时间,把千年岗地、废地变成了如今的肥地、高产之地。他们是伟大的拓荒者。把千年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淮北江南”。1958年至今已经有6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