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对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资料,以家屋的名号房名的研究为切入点,讨论了嘉绒藏族的社会结构,是一篇关于嘉绒藏族社会结构的民族志。作者希望以此展现作为一个不同文化中的社会,嘉绒藏族社会结构呈现何种特殊性。
本书首先提出了客家区域教学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和区域的师生,为了建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用表意符号或象征符号所形成的价值理念、教学制度、教学行为及其外在的物质表现的整合体。从内到外主要包括客家区域教学精神文化、区域教学制度文化、区域教学行为文化及区域教学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它是客家文化的本质体现,是制约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的
本书在文献梳理和“点面结合”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挖掘与梳理了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内容,分析了这些生态知识的历史传承机理及现实处境,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有效传承与利用这些优秀文化的对策。研究认为,虽然现代化带来土家人生活的巨大变迁,但该地农业、林业、饲养业依然在发展,民众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特定生存框架的约制,传统生活逻辑依
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土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土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他们所记述的土族社会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土族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的速度加快,不仅其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流传了数百年的服饰、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文献研究
民族志是人类学写作的基本类型,也是自近代从西方传入后对中国学术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文体乃至思想表述方式之一。本书围绕民国时期民族志的本土化进程展开,以西南区域的诸多实证为例,全面地论述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者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完整地还原了中华民国早期阶段西南民族志表述出现的历史背景、学术脉络、类型特点及其历史局
《北京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研究》作为北京市教改立项“和谐首都建设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课程群构建”,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15年领军人才支持项目资助。内容涉及北京的少数民族人口与分布、文化与习俗、建筑与饮食、旅游与工艺品等方面,对了解和研究北京市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参考价值。
法国汉学家劳格文教授连续四十年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以地处福建、江西和广东的客家聚居区为个案,与中国地方合作者共同努力,开展中国传统地方社会文化调查。这场调查经历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城镇化、中国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巨大变迁与全球化的外来冲击,劳格文教授等抢救了客家地方文化资料,取得了一套中外对话的重要成果。四十年
《雪域之光(藏族套装上下册)》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一种。全书汇集一流的藏族研究学术成果,从地理、历史、建筑、服饰、民俗、经济、宗教、艺术、语言文学、科技、医药、军事等方面,采用主题论述、典型分析、延展阅读、田野调查报告、以文解图、人物访谈、历史故事等叙述方式,全方位地阐述、分析、解读藏族文化,为各民族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