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中华书局影印的清代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善本为底本开始手抄儒家代表作《四书五经》,历时十载,总数近90字,长1651.5米、宽0.38米、共60卷的行楷书法巨幅长卷已于近期完成。世界纪录协会经过前期严格审评,数据分析比较,于2013年11月29日现场认证该长卷为世界上总长度最长的《四书五经》行楷书法
临皇甫君碑
『书圣』王羲之的楷书,历来被奉为『神品』,是欧、颜、柳、赵四体楷书的师祖。古代书家指出:学楷书而不学晋楷,就学不成楷书(见《寒山帚谈》》。而东晋王羲之楷书为何不如欧、颜、柳等楷书形成流派普及推广?或曰:王体楷书流传只有小楷,更缺技法分析的实用字帖,学生难寻王楷门径。为此,曾编辑出版《黄庭经》《乐毅论》等王羲之楷书『无缺
汉代隶书上承秦篆,下启唐楷,故并称“秦篆、汉隶、唐楷”。因汉隶处于两者中间并与之血脉相连,故古代书家认为,不学汉隶,最终学不好楷书(见《字学忆参》)。因汉隶间架结构简单易行,尤便于书法初学者,故近有书家认为,学书法不应从楷书开始,而应自隶书发端。此亦一家之言。隶书实际也分各体。如楷书有欧、颜、柳、赵四体,隶书也有古、圆
写好令人称羡的漂亮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基本素养,尤其是毛笔字书写更应是华人的必修课。本书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编写,适合青少年和初学者。全书分为基础篇、笔画篇、正字篇、赏析篇,并附有练习册,从书写准备、笔画入手,进而到包含常用部首的高频字,再到诗词名句的各类字体的鉴赏,并附有练习册,练习笔画及常用字。旨在通过毛笔
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现存于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共二石。前石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二者皆为褚遂良58岁时所书。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
《祭侄文稿》为颜真卿三大行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是悼念安史之乱中罹难的侄几季明的祭文。颜真卿奄极度悲愤的情绪百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
《黄州寒食诗》也称《寒食帖》,是苏轼撰并书写的两首五言诗。苏轼四十五岁时,因宋朝最太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遭贬谪,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g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也是苏轼被贬黄州第兰年的寒
《自叙帖》是唐书法僧怀素的草书巨制。通篇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实为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内容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心得及当时士大夫对其书法的品评,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极长的作品,也是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微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诗。此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字迹风神洒荡,长波大擞,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