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还以其标新立异的学术思想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风貌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关于金圣叹的研究专著和评传已有多种,本书的特点在于着力揭示金圣叹的思想在明清之际思想史上的意义。本书还剖析了金氏号“圣
身前敌,打响南昌枪;“九月来信”,支持领导工农红军;从万隆到亚非拉,和平共处影响世界;杀伐决断,铲除党危险的特务;组织《东方红》汇演,与文艺工作者酬唱相和;西花厅里的海棠花,见证恩来与小“只羡鸳鸯”的幸福爱情…… 的一生,既有投身革命、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抱负,又有相忍为党、甘居幕后的默默奉献;他不仅在军事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着百余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穿越千里黄沙,走向西域深处,他没有想到当他再一次望见长安时,已经是十三年后的事了。细君公主的眼泪尚未消散,解忧公主又踏上了去往西域的征途,而归时却要半个世纪后才会到来,公元前51年的长安城繁华依旧,然而当年青丝早已如雪……本书上起西汉,下讫清代,讲述了80余
书稿原为中国考古网刊登的对社科院考古所、国内知名院校等科研机构的考古学者的访谈。本书延续了《考古学人访谈录》的风格,对丛德新、高大伦、郭伟民、韩建业、李季、李文杰、齐东方、王吉怀、王立新、杨建华、张雪莲等11位学者进行了采访,访谈内容关注学者的学业经历、工作历程、心路心得等,展现了考古学人缘何从事考古以及从事考古的收获
偰氏、廉氏家族是元朝时期内迁中原的高昌回鹘贵族中的重要两支。关于偰氏家族祖先的记载最早来源于欧阳玄的《高昌偰氏家传》,该文记载了偰氏可查的几代祖先,内迁后逐渐汉化,该家族分化为偰氏、里氏、普氏三支。总的说来,偰氏家族成员文学观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诗歌从雍容雅正向清丽淡泊演变;散文从文道并重向理学化演变。高昌畏兀儿廉氏
2016年2月,为纪念著名史学家胡如雷先生诞辰90周年,中国唐史学会、南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于近日在石家庄联合主办了“纪念胡如雷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本书是该研讨会的会议论文合集。包括学术同仁对胡如雷先生饱含深情的追思与怀念。胡如雷先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怀念,还有学界对胡先生学术贡献的总结。2016年2月,为纪念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军旅作家陈明福为东坡的才艺人格所倾倒,历时九年半,研读苏东坡全集和历代研究成果,循着东坡一生的足迹,遍访四川眉山、成都、乐山、出川赴京水路,以及他任过官职的凤翔、开封、杭州、密州(今诸城)、徐州、湖州、黄州(今黄冈)、颖
本书主要包括“鲁迅与传统文化”“纪念”“史料·辩证”“鲁迅同时代人研究”“特稿”“书评”“海外鲁研”“我与鲁迅”等主题。在这些主题下,计有20多篇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内最新最前沿的鲁迅研究状况。
本书收录了清制十四弦筝制作技艺、羽毛风筝制作、德清民间布艺、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技艺、竹骨扇制作技艺、张一品酱羊肉烹制技艺等10项技艺以及非遗匠人几十年如一日恒心守望的故事。
为扩大表彰工作的影响,梳理退役军人表彰工作和管理保障工作典型经验,沉淀工作成果,拟从受表彰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和工作者中遴选出部分先进典型,进一步挖掘其先进事迹,汇编成先进事迹报告集,并以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名义编辑出版。丛书主题鲜明,能够反映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退役军人工作者牢记使命担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