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见君子:诗经十五国风行读》是作家三书的个性化采风手记及读诗随笔,她历时一年,重访了2500年前《诗经》先民生活的遗迹:周朝古都,黄河汉水,渭河平原,终南山……通过行走、观察、访谈,用当代方式“激活”经典中蕴藏的生命力,找寻《诗经》与现代人之间的关联,唤醒人们沉睡的诗性与情感。文字之外,本书还插入百幅高清摄影图和诗经
本卷收入散文、文论。散文的创作年代覆盖路翎创作的全过程,作品类型包括早年的抒情、纪事、议论文和晚年的回忆、纪事文,这些作品不仅是路翎创作的补充,也包含了丰富的生平史料信息(尤其是回忆录),更是一时一地或长久萦怀的思想情感的写照。文论的写作时段集中于1940—1954年间,是其创作力最旺盛时期的思想见解的直接表达,可作为
本书收录了冯骥才自1982年至今40年来的散文精粹60余篇,共分五个篇章。以时间为序,展现了冯骥才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感悟,以及淡然、随性自在的人生哲学。细腻、透彻的散文,带读者体味人间烟火的万般滋味。哲思、真我、回归,带领读者发现人生、世界和艺术的本真。
本书是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吉奥乔·阿甘本一本引人入胜的晚年随想录。阿甘本分享了他晚年的观察和他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与作者迄今为止出版的任何一本书都不同,本书的最后部分如同作者为自己的遗嘱做了笔记,但最终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继承人。人的生命转瞬即逝,光景所剩无几,正如本书的标题所示,作为一位敏感、深刻的哲学家,他能看到、
本书对嘉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新的梳理和解读,汇集有二十多篇充满诗意的散文,包括对吴氏、项氏、魏氏等历代名门大族的叙述和记录,对汾湖、伍子塘、祥符荡等洋溢着人文传统地点的阐述与表达,特别是对宋韵嘉善包括人物、商市、风尚以及遗存古迹等的发现和整理,从江南文化的视角,展示了嘉善历史文化的个性和特色。本书的出版,将有益于嘉善历史
成蹊集
本书是作家月方的散文集,分为四章:“成长的痛”记录桑地里的童年、代课教师的背影与人生路上的愧疚……“看到的美”捕捉蚂蚁搬家的童趣、霜打青菜的清甜,以及老花工绿房子里的猫与花……“经历的暖”写修鞋匠的自信、蛋饼摊的“二人转”,以及背足球女孩的倔强……“悟到的理”**则从茶味、半途人生到深夜可叨扰之人……提炼出共情的生活哲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作者以文字承载思想,融铸了他的情与思,充满了个人体验。书中有回首岁月的抒情,有对大自然的吟唱,那种对自然的深情,对生命的敬畏,对美的赞赏一览无遗,让你学会思,学会悟,学会怜,学会舍,真正懂得人生中什么是值得珍惜,什么是不必当真,什么又可以付之一笑。本书体现了作者对平凡之美、质朴之美的眷恋和热爱自然、热
每天,当夜幕从四面八方围拢,黑暗即将降临,在空中闲散飞翔的鸟雀、在山坡上到处觅食的牛群、在田地里为生活打拼的人们,纷纷地,都往故乡深处赶。鸟雀羽毛上的阳光和尘土、牛背上风干的老泥和蝇尸,以及人们头发上的草粒和夕阳,都将在返回故乡后被啄理、清洗干净。而当年关将至,清明来临,奔波在天南地北的人们,也如这鸟雀、牛群一般,带着
本书原文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既保留了短小精悍的原文,还在其基础上做了适当演绎,通过文字与插画的配合,记叙与呈现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原文笔墨精炼,译文文笔清秀,表现力强,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国风意味浓厚的插画中,既有写实的风景笔触,也穿插了一些别具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