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钢笔行书字帖
《摹本王羲之草书法帖技法》介绍了一种从临摹到创作的学习书法的有效途径,帮助一般学习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目的。1.分析、归纳王羲之草书法帖的特点,提出了王氏法帖“一贴一景”的观点。2.从摹本王羲之法帖的笔法特点进行了仔细分析,提出了临习王氏法帖的方法步骤。3.运用空间。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七五二年)立,由岑勋撰文,颜真卿楷书,徐浩题额,史华刻石。碑文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历时四年始成的故事。
沧米先生以擅画人物、山水、牧牛闻名海内外,但其一生成就亦是多方面的,当其本色,是画家,更是书者。书画而外,诗词金石、画像碑石、国学史文,无不精通。传统修养完备,已至通化之境。沧米先生以画显名,晚年书名亦大显,观者往往不以画家书待之,作为画家是为难得。沧米先生书法自成一格,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早年(20世纪50年代-6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因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一般皆称《张黑女墓志》,今沿用此称。刻于北魏普泰元年(五三一)十月,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原石久佚。清道光年间何绍基得剪裱旧拓孤本。此志书刻俱佳。书法峻宕朴茂、雄健秀逸,堪称北魏墓志之佼者,备受后世书家钟爱。何绍基评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任吏部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主张维护礼法,定嫡庶之分。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谪而死。楷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别开生面。对后代影响极大。后人将他与唐初的欧阳询、虞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唐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附心经)》。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螭首方座,碑高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厘米。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此碑碑文由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敕答,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述三藏圣记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玄宗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因有“颜平原”之称。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其书法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自成一家,称为“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对后世影响*的书法家。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
散氏盘,西周厉王(公元前九世纪)时铸造。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十九行,共三百五十七字。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嘉庆十四年(一八〇九),仁宗五十大寿时,此盘被贡入内府。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一九二四年发现于养心殿库房。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铭文记述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高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中国书法经典碑帖导临类编5:隶书(卷5)》带您一起领略隶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