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导论、现实主义新诗的艺术发展轨迹、初期白话诗的诗情画意、鲁迅新诗语言艺术论、臧克家的“生活”吟唱、“七月诗派”综论等。
中国现代新诗的建构,形成于对传统诗歌的继承与优化,对西方诗歌的借鉴与归化之间的张力。也就是说,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古今中外文学思潮的交汇中,在不断撞击、对流、互渗中实现其自身的调整与重构的。 这部论著对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错综复杂的现象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梳理,同时结合个案分析与诗学理论批评,对中国新诗发展成就给予了
本书收录经前人整理的全部太清词,逐首进行详尽注释和引导性的讲解,并将相关资料、前人评论以及唱和之作附录于每首词作之后。
中国不仅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而且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流传于先民口头的上古神话姑且不论,从有甲骨卜辞和金文开始,就有了散文。即从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尚书》算起,至五四运动止,亦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并以其极为辉煌的成就,卓然自立于中国和世界文学之林。唐宋两代,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诗、词的黄金时代,
《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以时间为经,以作品为纬,以点带面,精选中国戏剧(戏曲、话剧)史中的经典作品,从戏剧文学赏析的角度,以“剧情脉络”、“剧作家小传”、“剧作赏析”为体例,分别对每部剧作的结构编排、语言风格、悬念冲突、情境设置、剧作特色等予以介绍和评析。《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分析得当,语言平实但不失理论深度。作为一
本书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附以阐释学、接受美学、叙事学等理论,在国内首次将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纳入比较文学视野。
唐诗答疑录
本书的观念架构系以诗体的发展为主,所标举的文体研究系建立在两个基设之上:其一,诗体的演进乃时代新美学与文化观的反应;第二,诗体的根本意义植基于其恒动的演化史上。本书重点在处理词史早期大约二百五十年的时间范畴希望能借此彰显词独特的结构原则。本书的骨干围绕词的两个层面撑起。首先,就词的整体性而言,我们必须从其独特的形式(如
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源头。《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第2卷)》是《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该书勾勒了先秦士人群体的发生与演变,以及士人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学术渊源,并具体论述了士人文化的三大先驱——老子、孔子与墨子的人格特性及其思想体系,同时也论述了《老子》、《论语》、《墨子》的文化内涵及其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