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竞演剧目的剧评编写而成,对第十一届广西剧展获奖作品从语言技巧、表现手法、表达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专业点评,该书的出版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展现广西文化创作、戏剧演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还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戏剧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唐昭陵位于今陕西礼泉县境内,是唐太宗及长孙皇后合葬墓,依九嵕山高峰凿山修建,耗时十三年而完成。自唐以降,历代文人墨客拜谒、踏访不断,吟咏昭陵,留下了数量不菲、内容丰富、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诗词作品。《唐昭陵诗词鉴赏》对这些诗词作品做了较为全面的收录,并辅以作者介绍、详细注释以及诗词鉴赏,较为详实地反映了唐昭陵诗词的创作背景
本书从汉唐文言小说的概念演变、历史发展、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段等多角度切入,结合谐隐精怪类型小说、“变形”母题,小说观、复仇观的生成或表现,以及唐代小说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对大量唐代小说文本与相关文献加以重新审视,细致分析,试图对以上问题加以解答,从而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与文化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李黼平(1770-1832),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告假南归,曾主讲广州粤华书院、东莞宝安书院。平生志行诚朴,治学严谨、著作甚丰。所著《毛诗䌷义》24卷,是其主讲学海堂时为诸生讲习《诗经》的讲义。主要内容是辨析《毛诗》汲古阁刻本中《正义》引用毛传、郑笺以及《经典释文》时大量存在的混淆脱误,目的是明
陈启源,字长发,江苏吴江人。康熙时诸生,平生只酷爱读书。晚年研精经学,尤深于《诗》,著《毛诗稽古编》三十卷,又有《尚书辨略》二卷、《读书偶笔》二卷、《存耕堂稿》四卷传于世。。《毛诗稽古编》属稿于康熙十三年(1674),完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主张参伍众说寻流溯源,推求古经本旨以挽其弊,多引唐及唐前文献,字书优先
《诗本音》十卷,是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音学五书》之一,他在书中推翻宋人的叶韵说,以《诗》三百篇所用之韵,互相考证,并征引他书,探究古今语音之不同。这种实践性的音韵理论和精密的考证方法,对后来《诗经》的音韵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整理,以观稼楼仿刻本对校。《诗说》三卷,清代经学家惠周惕撰。该书对毛公《诗传》、郑玄《毛诗
《乐府学》为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会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专门刊发有关乐府学的研究文章,本书为第29辑。本书共16篇文章,分为六大部分。“文学研究”部分的3篇文章分别针对汉唐乐府的发展历程、地位、翻唱与改编展开研究。“礼乐考察”部分有3篇文章,对《汉书·艺文志》所反映的班固的礼乐观、《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