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古琴曲谱汇考·梅花三弄
历代古琴曲谱汇考·广陵散
河南大调曲子亦称“鼓子曲”,是中原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曲种之一。本书共选编不同时期的大调曲子唱段36首,其中既有表现艺人高度政治热情的新编唱段,也有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传统经典唱段,均以曲谱形式呈现。
一、《阳关三叠/历代古琴曲谱汇考》收录历代琴书所载《阳关三叠》及其相关的曲谱五十四种,时间从明代龚经编释的《浙音释字琴谱》到近代杨宗稷编辑的《琴学丛书》。二、个别曲谱有不同程度的残缺,但并不影响其价值。该书旨在尽可能客观地展现古琴单曲的文献材料,包括残本,以展示琴曲传承演变的历程。三、中国古代古琴图书有一个现象,后代作
小号这一西洋管乐器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已经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铜管乐器之一,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原创及改编的中国小号作品,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文化交流增多,我国小号的演奏水平也与国际逐渐接轨,但是相比之下中国的小号作品却鲜为人知,各个专业音乐院校也很少有中国小号作品的专门课程与演出传播。《中国
《兰韵芳馨:昆曲<南西厢>音乐探骊》探讨昆曲《南西厢记》音乐成果,管窥中国古典戏曲的音乐形态,总结其规律,探寻其音乐价值,以便为当今的戏曲音乐创作提供思路。全书共分四个章十二节。章《历史流变》。将《南西厢记》置身于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和演唱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呈现其独领风骚、兴盛流播的发展状况。第二章《曲牌形态》。总结曲牌
智化寺京音乐,因其悠久的历史,明确纪年的谱本,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按代传承的艺僧,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传统音乐之一,更被誉为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藏有关智化寺京音乐的资料包括油印本采访记录(一、二、三)、智化寺《音乐腔谱》和2
本书收录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诸位新老秦腔名家的演唱曲谱,大多是广大秦腔爱好者喜闻乐见的、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
《楚天歌谣:周曼丽声乐作品选》是一本从周曼丽众多作品中精选出来的11首歌曲选集。读吟这些曲谱,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是周曼丽创作的歌曲具有“曲为心声”“乐为情至”的特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表情说”,《礼记·乐记》中提出“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的命题,认为音乐既是声音的
本书以王汉发原创作品为对象,精选了王汉发音乐生活中的精华部分,从祖国之恋、华夏情韵、情深意重、花朵芬芳、母校情深五方面对歌曲进行了分类,且每一部分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比如祖国之恋部分,作者选择了《鲲鹏展翅的祖国》《国歌响起的时候》《中国的字中国的画》《大海的故事》《共话当年》《三代名字》六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来歌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