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五章,集中描写了清代陶瓷器物。从时间上看,重点描述了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陶瓷器物;从器物种类上看,重点描述了产自景德镇的青花、粉彩、五彩、单色釉瓷器。全书展示了169件器物。书中描述的器物大部分来自私人收藏。
郑韩故城最早发现于1923年,后经持续性考古发掘,屡有重大发现,比较重要的如20世纪90年代,发现3处年代相近、性质相同的祭祀遗址,青铜礼器坑28个,郑国公室出土青铜礼器470件,殉坑93个,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1世纪以来,不仅发掘了韩国战国时期的大型官方制陶作坊,还清理了春秋战国时期冯村的私人制
本书稿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研究对象,按照《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小学类、道家类等19类的顺序,对敦煌简牍、居延简牍、郭店简、马王堆帛书、北大藏简、清华藏简、上博简、银雀山简、张家山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天回医简、乌程汉简等等简帛书籍的文体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1995年,大鹏所城被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
《楚文化研究》系荆州市楚文化研究院的院刊,该刊旨在促进楚文化的深入研究,反映楚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荆州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出谋划策。第一辑有“楚文化研究”“楚辞学研究”“荆楚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和“楚学新著评论”等栏目,收录有王红星《楚都纪南城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罗运环《论季连、穴熊、鬻熊间纠葛》、龚红林《<
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翻开了我国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新篇章,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书是当今考古学家王仁湘所著的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博类通俗读物,它通过十章47个主题和近二百幅精美图片,将一百多年来我国考古界学者对仰韶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通俗性的转
本书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丛书”之一,收录近百年来出土汉晋简牍整理与研究的相关学术成果30余篇。主要内容包括简牍学的发展现状、汉晋简牍整理研究概况、西北简牍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简牍书法的艺术价值等内容。全书资料翔实,选题丰富,论证严谨,这些汉晋简牍的研究涉及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邮驿交通等诸多领域,为汉晋历史以
本书是一部关于简牍学研究的论文集。甘肃作为中国“汉简之乡”,自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批简牍,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具有重大文化价值,同时简牍学也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书稿结合甘肃省以及全国其他省份已出土的相关文献,从简牍文书研究、简牍考释、简牍与秦汉史研究、西北史地研究、思想文化史研究等几个方面,收录了甘肃省乃至国内外一批
本书属于大众阅读物,是关于器物美学的专著,供家长阅读。全书包括三篇十九章,涉及器物育美的原因、方式、方法。第一篇从器物的审美价值、器物美对成长的意义、器物的美育价值方面讲述器物育美的原因;第二篇从器物设计、器物形线、器物色彩与审美能力之间的关系,器物审美与中西文化交流、积极心理成长、美德、秩序感之间的关系,讲述器物育美
当前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是近年国内考古工作的热点之一。本书通过考古队长的第一视角,深度讨论抢救性发掘、围堰考古、文物保护与修复等文博热点话题,并对江口沉银考古工作中的细节进行还原。同时,全书共10章,由著名考古学家唐际根作序,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