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来,儒家一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名义统治者,但实际上,道家作为中华西乡文化的原始渊源之一,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甚至由此产生出中国本土文化中唯一的宗教门派道教,并为最终形成儒、道、佛三流合一的宋明理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社会基础。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书业发达的时代如果没有选择的读书,很可能会成为书籍的奴隶,
《冯积岐评论集》出现了两个主要单元:“看冯”与“冯看”。这并不是说要故意引导某种比较,甚至推出“女有张爱玲,男有冯积岐”之类的新论,而只是一种自由联想式的随机的借用,别无微言大义焉。“看冯”即他者对作家冯积岐的评说固然构成了本评论集最突出的部分,但从“冯看”角度设独立的一个单元收集了冯氏自己的部分评论文字,也意在显示本
《中国西部儿童文学作家论》以新时期以来在中国西部儿童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十五位作家为个案研究对象,以微观的文本分析细致考察了中国西部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与西部儿童文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西部儿童文学与西部儿童生存状况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研究内容尤其凸显西部儿童文学的本土化、主体性特征,彰显其特有的“西部
本书是《探源诗经》系列的第二部,深入解读《诗经》从齐风到豳风的诗篇,在众说纷纭的《诗经》文献中条分缕析,从历史环境、语言风格和诗篇本身出发,剔刔取舍,探讨《诗经》的本来面貌。本书是一幅展现周代贵族和平民生活的社会图卷,成为三千年后我们的精神坐标,给我们以启迪。
《教您七步成诗》主要内容包括古风;绝句;律诗;拗体;填词,趣诗;意境七步。其内容每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创新实践,经过十几年的自学研究,在格律诗的创作中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方法,将烦琐的格式和复杂变格一拗体一运用切割法和归类法加以整合。《教您七步成诗》最大的特点:化繁为简、化慢为速、化难为易。
《三曹与中国诗史》为作者博士后出站报告改写而成,分为三编十二章。其中第一、二编以三曹为主要着眼点,集中论述了三曹诗本身的艺术特点及诗史意义。第三编则从庄子对中国诗歌美学的影响入手,论述中国诗歌风气的转变已在此转变中三曹诗歌的意义和作用。
《漫步戏曲舞台》主要内容:“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一曲高歌,唱尽如戏人生的甜酸苦辣;百转千回,针砭大千世界的众生百态。中国古代最动人的盟誓,最缠绵的别离,最凄婉的传说,你想知道吗?就让这《漫步戏曲舞台》,带我们穿越到千年之前,让凝聚在纸上的戏文,回放那段段悲喜因缘的主题曲,重演精彩绝伦的千古思情,让我们沉
《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丛书:两宋民族战争本事小说戏曲故事演变》梳理了中国剑侠小说的发展历程,对剑侠小说的概念、剑与剑术文化、剑侠形象、情节模式与时空设置,以及自唐代至当代中国剑侠小说的演变历程一一作了回顾和阐述,史料翔实,立论公允,为作者多年来研究武侠小说的又一力作。
《弘道书系:诗词格律新说》主要针对近体诗和长短句(词)的格律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在诸如近体诗的入声字、平仄运用及格式、特殊句、拗救说、孤平、三连平、拗句与拗体、韵脚与韵式、对仗、酬唱,长短句(词)的词牌、类别、结构、律句、拗句、领字、对仗、用韵、填词等方面,均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有理有据,深中肯綮,使人读来别有生趣,
《珞珈语言文学学术丛书:词学研究》分三部分:清代词学篇、传播篇和接受篇。“清代词学篇”主要考察清代的词学理论,对清代词学的学术背景、清代词话生成及演变的历程等宏观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也对清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词学理论家如王士祯、张惠言、周济、蒋敦复、谭献等的词学思想进行了客观全面的阐述。“传播篇”所收论文则分别从口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