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共20卷,分内、外篇,各10卷。内篇39篇,阐述史书的源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13篇,论述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内篇中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早已亡佚,流传下来的只有49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本书由刘知幾编撰,是中国史学要籍丛刊之一。
章学诚所撰《文史通义》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著作,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颇多创获,其中“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史德”等著名论断,影响尤为深远。《文史通》〉与竭虑各幾的《史通》一起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史通》,共20卷,分内、外篇,各10卷。内篇39篇,阐述史书的源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13篇,论述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内篇中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早已亡佚,流传下来的只有49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分为十章,主要包括:当代西方哲学与历史学的互动;历史科学的特点——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绵延的时间——伯格森生成论哲学及其对历史主义的影响;关于历史解释性质的论争——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兴衰等。
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看到公众对环境和气候,尤其是对全球环境和其变化进程的态度有了巨大的变迁。这是一场堪比“哥白尼革命”的“生态革命”,也是一场受到国际学者团体新学说和原理影响的革命,整个世界都在见证这种巨大的态度变迁。 然而,人们通常不愿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所以,人类的重大态度转变大多受到人类活动的重大事件驱动。本
《转型、博弈与政治空间诉求:1928-1933年奉系地方政权研究》以大量文献资料为基础,梳理1928—1933年奉系地方政权演变的历史过程,试图探究体制转型尤其是“政治分会—政务委员会”制度模型对奉系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治走向的重大影响,奉系与国民党、国民政府以统一合作为前提的分治关系等问题。
《反思与重构——发展的伦理审视》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发展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积极借鉴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紧紧围绕什么是“好的发展”和“如何发展”等价值性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程中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探寻答案,以指导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实践。
本书在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史学期刊进行系统考察的前提下,以史学期刊与近代史学的互动转型为视角,揭示了史学期刊在近代中国之西学传播、人材培育、史学思潮之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六十年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思想进程、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王权主义学派、关于“王权主义学派”问题的对话、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在陆学界河洛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