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赵佶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本书所选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书,以供书法爱好者鉴赏和临习。
程扬,男,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红军烈士家庭。1979年12月应征入伍,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旅生涯中,曾任文书、军械员、汽车教练、排长、连长、参谋等职。1992年8月从广州军区政治部转业到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工作,曾任科长、副处长、处长等职,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广东行政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历代名家碑帖临习·苏轼行书临习:<黄州寒食诗帖><邂逅帖><前赤壁赋>》所选为苏轼行书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上海松江人。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他精通诗文书画,书法方面自成风格: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历代名家碑帖临习·董其昌书法临习:<杜甫醉歌行诗><白羽扇赋><草书千字文>》收入他的《杜甫醉歌行诗》《白羽扇赋》《邠风图诗卷》《草书千字文》等作品,便于初学者临习。
虞世南,字伯施,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历代名家碑帖临习·虞世南楷书临习:<孔子庙堂碑>》所选为虞世南楷书,以供书法爱好者鉴赏和临习。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亦有人称他为王孟津。王觉斯一生博古好学,亦擅诗文,善画山水兰竹,精擅各家书家书法,其书法可与董其昌齐名。后人对其作品推崇备至,其酣畅劲健之笔,大有凌驾董其昌之上之势,其草书成就,确实达到了曲尽其妙之境,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认为他的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是有道理的。《历代名家碑帖
智永书法流传甚广,宋御府即曾收藏智永草书13件,真草10件。其《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智永书法临习:《真草千字文》》还一直流传至今。《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智永书法临习:<真草千字文〉》采用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是智永的创造,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两种体裁的书法,可谓一举两得。智永禅师草书“千字文”,完全得
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悬,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历
成立于一九三九年的合众图书馆是闻名国内的私立图书馆。它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沿海各省相继沦陷,大量珍贵文献面临散亡被毁的背景下,由张元济、叶景葵、陈陶遗三位先贤发起,联合陈叔通、李拔可等人共同创办,并邀顾廷龙先生南下参与馆务,旨在保存祖国文献遗产而集众人之力组建的图书馆。今年适逢合众图书馆建立七十五周年暨顾廷龙先生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