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录陈振濂先生关于学院派书法的两篇文章。《学院派书法创作宣言——当代书法史上的学院派思潮与学院派运动》一文对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概念定位、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史的检讨、当前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几个特征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论述,是了解学院派书法最重要的文章。《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总纲》一文对现有书法创作模式、学院派书法创作
王同,字同伯,浙江仁和人。为晚清著名学者,时人评之“穷搜金石,冠绝浙中”,平生酷爱石鼓文,尝以《石鼓文》中字迹集《庄子》《列子》《吕氏春秋》中的名言格句,广为世人传颂。后又尝集撰石鼓文楹联三卷,并命其子王福庵双钩而成。此次以此三卷本《石鼓文集联》为基础,从中遴选了100幅内容雅正、偶对精巧的联语,并以王福庵所书《石鼓文
本书是我社“古今楹联经典”系列新增品种。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故世称“何道州”。道光年间进士。有《东洲草堂文钞》20卷、《东洲草堂诗钞》30卷等传世。何绍基书法会通颜鲁公、大小欧阳、李北海、苏东坡诸家,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平生书作,以对联居多,故他
本书主要是作者长期习练秦隶,汉简,汉隶,二王,米芾,王铎等碑帖的精选书法作品。他的习隶作品以汉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鲜于璜碑和汉简帛书创作基调,作品表现正大气象,古厚含蓄,挥洒自如,奇趣横生。其行草书作品取法二王,米芾,王铎等,作品晋韵宋意。通过点画,笔法,墨法,章法,构法,个性,展现书法聚散有致,圆转流畅,出神入化
《读典卮言:张建政书法小品集》一书是作者张建政从诸子经典等诸多国学著作中摘取概念并深发出的思考与解读,并以书法形式呈现的一部作品。本书导向积极,形式新颖,内容上的丰富求真和表现形式上的尽善求美形成了双重照应,在形式与内容上均达到了复古审美取向的均一性,是彰扬中华文化、再颂国学经典的珍贵艺术著作。
本书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中国书法艺术通识读物。作者以时间为纵轴,梳理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脉络,以笔触为横轴,勾勒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迁,全方位展现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书法的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细说中国书法的演变,详解历代书法大家的风格特色,让浩瀚的书法史化繁为筒,给读者提供一个脉络清晰
本书汇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传世碑帖。这些碑帖均选自经典拓本,并通过图形技术对原碑帖进行适当的放大与精细化处理,既方便观摹,又不失原字的神韵,便于读者从字形、字意上细细揣摩,提高其书写能力与鉴赏水平。本书包括《王羲之兰亭序》(东晋·王羲之)、《颜勤礼碑》(唐·颜真卿)、《雁塔圣教序》(唐·褚遂良)、《怀素自叙帖
本书是广东南方印社部分社员的篆刻作品集。南方印社是岭南最大的篆刻艺术团体,成员包揽了广东当代主要的篆刻名家,其艺术创作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书挑选其中11位社员的篆刻作品出版,作品内容健康,创作风格各具特色,是当代广东篆刻艺术创作的全面呈现,尤其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积极意义。本书作者:蔡照波,广东南方印社社长,广东省书法
本书从初学者皆从楷书入手学习书法的误区入手,介绍书家需要了解的诸项文化知识,诸如文字学知识、诗词歌赋知识、儒释道文化与书法美学知识,以及干支纪年知识、文字规范知识、文房四宝知识等内容,是具有普及意义的书家文化读本。
本书以流传下来的赵孟頫经典碑帖中的行书字体集字成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对联100副,对联品种包括祝寿对联、乔迁对联、嫁娶对联和商务对联四种,供书法学习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内容丰富,集字水平高,能有效地帮助书写对联者更好地进行书法创作,实用性很强。作者李文采,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书法家、书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