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近现代历史置于世界近代史的视野之中进行内容的整合,并相应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失为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系的新思路,即:把中国近现代历史作为世界历史大系统的一部分,联系世界近代史发展的潮流趋向以及格局变化来组织“纲要”课教学内容。本书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述思路按教材章节以
这是一部角度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止于西安事变,生动地再现了晚清至民国的变迁。作者把社会政治文化形成及演变的原因,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文化背景、族群心理,甚至生理原因联系起来考查,系统地从地域政治与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近百年中国社会激荡与转型的轨迹,令人耳目一新。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导读》是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全国各高校近代史研究必读书之一。导读部分,沈渭滨介绍了蒋廷黻其人,并论述了其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然后从近代通史体系的发展变化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蒋著《中国近代史》的学术地位和近代通史的研究现状,以加深对蒋廷黻学术成就的理解;正文部分,蒋廷黻从世界大势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前此三十多年平和、不改变体制的学西方,至此终止,先前中国人自信不疑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历史陈迹。此后的中国,变法、维新、新政、宪政、共和、民主、社会主义,短短几十年,中国尝试了人类历史上几乎一切美好的体制。中日两国表面上为朝鲜前途而战,其实质为两国发展道路的较量19世纪初叶,
《甲午战争的百年回顾--甲午战争120周年学术论文选编》回顾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了解甲午战争中国与朝鲜、日本、俄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明晰马关条约签订过程、赔款额度、台湾的割让和台湾人民的反抗,上述诸多问题的重新回顾,对于我们吸取120年前甲午战争的教训,以及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将有所裨益
《辛亥日志》是海内外第一部以日志体形式全面系统记录1911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实的文献性、工具性与学术性著作。本书截取历史上发生辛亥革命的辛亥之年为特定研究时段,始于公元1911年元旦,终于辛亥年除夕——相对于阳历而言,往后延伸至公元1912年2月17日;相对于阴历而言,往前延伸至庚戌年十二月初一日。本书以日志体的著述体
本书收录了3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50多万考证有据的文字,广泛、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中国百年历史变迁,浓缩再现了百年里中国人民的努力与奋斗,以及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本书是一部百年中国的实录,是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学习历史的最佳知识读本。
1.本书的主要架构:本书是《甲午殇思》的姊妹篇,是30篇"当代史学名家的甲午沉思",每篇10000字左右。本书由张铁柱(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刘声东(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策划、主编。30篇系列长文,将于6月25日至7月25日在《参考消息》上逐日连载。按照处理加工《甲午殇思》的经验,本社将对书稿进行精细加工,全面提升文
长期以来,历史研究似乎存在着一个矛盾:一高深就枯燥,一通俗就浅薄。实际上,历史永远是精彩的,枯燥的只是描述历史的文字。张凌昱、孙兆利编著的《中日竞逐(从西力东渐到甲午战争)》采用了全景对比、大开大合的手法,把西力东渐到甲午战争期间的中国近代史、日本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以活泼的写作风格进行了解读,再现了那段惊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人民历次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及奋发自强的救国运动,分析和总结了历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中国的出路、开放与自强等重大的问题,清晰地辨明了很多近代史令人困惑的问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