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展览前言、展览评论、展览图文稿、研讨会综述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进行汇编。对以“新海派”为导向学科知识体系集成,发挥上海美术学院“经典传承、文化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作用,形成国际当代艺术策源地的影响力,对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未来发展、新海派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为第三届湖北艺术节绘画作品展配套图书画册。展览作品汇集了全省100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成果,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等艺术门类。这些作品聚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赞美湖北,彰显荆楚文化特色,体现了湖北美术工作者记录新时代、创造新成果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画册收录了本次展览的作品,同
本书内容涉及剪纸、皮影、木偶、现代民间绘画、布艺、刺绣、工艺画、雕刻、金属工艺、葫芦艺术、面塑·泥塑、彩扎、结艺、标本、民居造型、根艺、盆景、民间音乐·曲艺·舞蹈等。具体内容包括:庄河剪纸、金州剪纸、大黑山剪纸、瓦房店东岗剪纸、刻纸和撕纸等。
本书从两个原则出发,考察原始主义艺术的“问题情境”。首先,在此书的前六章,作者对原始趣味产生的情境做了详尽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原始性趣味并不具有合理性,艺术家在那样的情景中的行为不具有合理性,对原始性的偏爱只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行为;其次,在最后一章,按照“图式-修正”理论对原始主义艺术进行图式分析与价值定位。
本书讲述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理性发轫时代欧洲艺术的主要特色。作者在序言中说道:“大革命在将人们从被文艺复兴撼动的旧的社会泛神论中解脱出来以后,便酝酿着新的节奏。”这一卷作者将带领读者领略“新的节奏”,分三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十七世纪的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三地的艺术。作者延续前几卷一贯的作风,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于艺术史的讲述之
本书是由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林筱聆主编,是一本安溪县中青年文艺家书画摄影作品集,以书法、绘画、摄影三种不同艺术形式铸魂明德,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礼献二十大。本作品集以在安溪工作、生活的中青年文艺家近年来创作的艺术精品为主,还特邀部分在外安溪籍名家创作作品。名家作品以宽
本书系笔者毕业展览项目“识相---一场隐秘的辩护”的前期研究性文章。通过整理历史中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当下的技术与艺术作品,笔者根据所在领域的学习与积累,并结合被算法包围的时代特征,对传统相术的兴起与延续、现代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与目的进行探讨。
本书详实而全面地展现了滕菲教授于2021年3-5月在北京壹美美术馆所做展览《诺亚方舟还在吗?--滕菲作品展》的展览内容及业内专家的评议文献。全书分为5个部分,依次是《诺亚方舟还在吗?》《文献》《影像》《摄影与版画》《观念与空间》,具体内容包含滕菲教授书写的展览前言及总述、展览展出的作品及介绍、装置作品的空间、专家评议文
本书是一部关于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专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中外艺术作品为例,说明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三大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及其对人所产生潜移默化、以情动人、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下篇根据古今中外各阶层人士的实际案例及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阐述艺术美育的四大功能:以美怡情、艺术人生,以美辅德、陶冶情操
波普艺术史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运动,推动了现代主义走进大众。本书不仅简明扼要地回溯了波普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成就,阐述了沃霍尔、利希滕斯坦等重要人物的伟大作品,但也重新审视了21世纪的运动,问它是否仍然是艺术?还包括四位在世的重量级波普艺术家的专访,追溯了这场运动的惊人起源,揭示了波普运动在国际上被人忽视的影响力、女性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