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内其他高校、研究院所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设“专题研究”“综合研究”“学术史研究”“学人述评”等版块,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部分版块有名家特约稿,相关研究论述具有权威性和重要学术价值。“综合研究”栏目中的“文本与图像研究”“医疗文学研究”等处于学术前沿,具有鲜明的创
本书选取了孔子、孟子、荀子、曹操、李白、杜甫、王维、苏轼、欧阳修、李煜等人的经典诗文70篇,力求满足蒙学、趣读、鉴赏等不同知识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全书设有崇德向善、高风亮节、真爱永恒、家国情怀、铁血丹心、无限江山、敏而好学七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两个相近主题构成;每个主题由两个小节构成,每个小节由品读篇、拓展篇、感悟篇三大模
《燕赵中文学刊》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每年出版两辑。本刊立足燕赵大地,以刊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主,设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字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语言学研究与汉语教育、燕赵文史与区域文化研究等栏目。
作家作品的经典化是一个以本文(包含作家与作品)潜在经典性为起点的,经由读者发现、揭示而走向经典的阶段性过程。在此过程中,创作型读者的模仿学习有时是先于注、评、选等方式的更重要的经典化方式。作家其人、其文的经典化往往并不同步,且存在相互制约或促进的关系,但对经典大家而言,其人、其文的经典化最终会趋向统一。曹植融会其前文学
本书在研究《宋文鉴》编纂宗旨的基础上,选取《宋文鉴》中文学性最强的赋、诗和入选比重最大的奏疏,重点讨论赋、诗、奏疏的裁选标准和方式,以及其中涉及的文本问题、文学价值问题等,略论赦文、记、题跋、乐语涉及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后世删选《宋文鉴》的情况作了梳理。
“五四”是研读现代中国文学不断重临的“起点”。100多年前,肩负着思想启蒙使命的知识先贤掀起了影响深远的“五四”文学革命。自此,以“五四”为坐标原点,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座鲜明的界碑,古典文学走向终结,现代文学正式启航。“五四”文学革命所蕴涵的民主、科学、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元素无不流布着现代性的内涵,让我
如果重绘中国当代文学“后三十年”的地图,这几个枢纽点是不应该被忽视的:1976年、1979年、1985年和1993年。1993年作为1980年代文学的终结点和1990年代文学的开启,具有历史枢纽点的特殊意义。因为只有在1993年的文学变局里,1980年代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又一个“黄金十年”的历史命题才是成立的;而正是
本选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针对国外都市展开的文学想象。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可能与现实中的形象完全吻合,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既受作者的观察视角影响、也体现着作者的主观表达倾向。本书从众多异域想象中提取体量大、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伦敦想象,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东京想象,中
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大势,广大青年深入家园的角角落落,在广袤大地实现新作为,做出新的价值选择,体现新的审美追求,展现新的精神风貌。与之相应,站在新的时代坐标点的造型艺术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展露出新趋势、新潮流、新审美。本书为第八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论文集,全书以“新时
“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成功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0zd&098.同时,项目还获得教育部重点委托项目立项。此丛书是结项成果。今天我们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只是促进文化产业的GDP增长,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提升中华文化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提升中华文化面向世界的影响力。在这一意义上,推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