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求鼎斋文稿》《求鼎斋丛稿》的姊妹篇,共收入近50篇文章,分上编与下编,总共约25万字,附图百余幅。收入上编的文章,大多是近些年作者在国内文艺报刊发表过的,作为作者读书文化生活过程中不变的接力行走。收入下编的文章,大部分是关于进贤地方文化的,是作者在进贤县从事文化遗产研究数十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作者
书稿收录了董文林先生创作的两百余篇散文,主要书写了作者关于故乡长白山和童年生活的回忆,以自身真实经历刻画生活本真,抒发对故人故乡的深切怀念,表达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长白山的山水草木,对故乡风物了如指掌,饱含深情;在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既有与玩伴为乐的童真童趣,也有来自艰辛生活的苦楚,更有亲属师长的温
朱逌然(18361882),字肯夫,同治元年进士。本书由九部分组成:《孱守斋日记》、《邸居日记》、《使湘日记》第一本、《孱守斋日记》、《庚辰日记》、《使蜀日记》第一册、《使蜀日记》第三册、《晴雨记》及书画二十五幅。朱逌然为晚清重要官员,其生活年代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见证了晚清社会历史的重大时代变迁,因此,其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芳阅读
本书为清代文人官员楼汝同撰写的日记。楼汝同为晚清官员、文人,今存《惜分阴轩日记》稿本一部,藏于清华大学图书馆。《惜分阴轩日记》起于光绪十年(1884),止于宣统三年(1911),记录了作者近三十年的仕宦和生活情况,极少有辍笔间断,共计约九十万字。日记内容为研究清末政治、科技、思想、民俗、日常生活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参考,
《孔广陶日记》为晚清广东藏书家孔广陶所撰日记,书名题为《鸿爪前游记》,日记记事起于同治九年五月廿六日(1870年6月24日),迄于同治十年五月十七日(1871年7月4日)。其中同治十年四月廿五日(1871年6月12日)前为逐日而记,之后仅记六则(分见同治十年五月初五、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七日)。书前有叶衍兰《序》
原生态的云南临沧,有“天下茶仓”的美誉。《秘境茶踪:临沧的芬芳》是一部全景式展示临沧茶地理、韵味、历史、文化的长卷作品。只有踏遍临沧茶山,遍饮临沧好茶,作者才能以抒情的笔调、纪实的手法,向爱茶人介绍临沧茶。白莺山普洱茶、忙麓山昔归、大雪山野生茶、娜罕、冰岛......本书从这些佳茗好茶背后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和栽培历史
《初心见证》包括《新四军在泰州》、《泰州红色信札》两册。
本书稿为作者的第二部个人游记随笔集。作者带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所到之处进行着思考与记录,满含乡愁满是心。行文生动,描摹细致,情感细腻而真挚,可以唤起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关注当地人的衣食住行,是以文章风格较日常质朴;亦关注景点背后的人文内涵,于诸多诗文、历史传说的引用中颇有娓娓道来之感
本书收录近30篇近年发表的非虚构文字,从时代、父辈、奇人及漂泊者四个主题记录不同个人的历史,作者有的是知名作家,有的是著名导演,还有的是大学教师,他们根据亲身见闻,虽然篇幅不长,但写法新颖,题材多样,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