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介绍德州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收入6篇文章。德州地处冀鲁交界,因河而兴。奔流不息的黄河、运河在给德州带来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给德州人留下了十年九灾的血泪记忆,因此大禹治水的英雄史诗自古以来便在德州大地流传不息。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德州丰厚的文化底蕴。本书对德州历史文化进行梳理剖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的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创办的学术集刊,旨在为区域史研究者提供一个分享研究、交流思想的平台。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
本书成书年代,据自序有时异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应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所署甲戌岁中秋日,甲戌即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疑传抄有误。本书共二十卷,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本书稿是时任厦门海关税务司休士(GeorgeHughes)根据中文及相关文献,汇编整理而成。初版印于1872年。具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是介绍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地理及经贸往来;在此基础上,讲述了近代以来厦门及其周边地区与日本、荷兰等外国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军事冲突等。从交流、冲突、碰撞的角度,来分析那个时期厦
本书是首部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本质属性做系统、深入、全面纵向剖析的著作,也是首部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特异性做大视角横向比较的著作。具有悠久、持续、递进、多元、一统发展特性的北京历史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是高踞于人类城市文明之巅的“人类文明圣殿”。它孕育了远古人类、现代黄种人、新石器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地方,堪称“中华摇篮”
本书是回忆北宋都城盛况的作品,又以黄帝“梦游华胥之国”的故事而命名,也是后世研究宋代都城文化史的重要著作。书中对于京城地理、皇家仪制、池苑游胜、街市坊巷、京瓦伎艺、诸色杂卖以及宫廷与民间的生活状况等均有详细的记载。尤其对于居住京城的皇家贵胄、官商士绅、庶民百姓等各阶层人士的生活习俗、饮食好尚及其酒楼食店、肴馔品种、节日
本书是“中央苏区红色村落变迁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以口述资料、地方史料及档案史料为主要依托,通过田野调查、历史文献研究,结合口述史访谈,对永定金砂上金村、永定高陂西陂村两个典型红色村落的历史进行梳理与分析,探讨两个村落在革命战争年代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工农联盟的重大意义,阐述这两个村落在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经
《潮学研究》自1993年开始,每年在汕头大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出版,后又以国际刊号形式出版。自出版以来,刊发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在国内外学界具有较好的影响力,不断推动潮学研究发展。但2016年后,因故暂停出版。现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以集刊方式继续出版,巩固好这一学术阵地,继续为学界搭建一个开放、综合的高水平学术交
本书是由澳门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及暨南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的结集,书中收集国内外从事澳门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的论文33篇。本书以“澳门学与澳门民间文化”为主题,从“澳门学的学科建设与宏观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互动”“文学艺术与多元发展”“历史研究与史
陕西省子洲县《马蹄沟镇志》,由中共马蹄沟镇党委、马蹄沟镇人民政府主持编纂的一部乡镇志书。全书采用编、章、节、目体,共分大事记、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红色资源、社会、人物、附录等九编,行政建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名优特产、工业、交通、商贸、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地方人民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