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唐代著名书家虞世南书。此碑文三十五行,满行六十四字。其书法俊朗圆润,字体外柔内刚,是书家传世之代表作。宋代著名书家黄庭坚有言:“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又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本书将宋拓本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
赵孟頫多次书写陶渊明的名作“归去来辞”,并有多件墨迹留存于世。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赵书“归去来辞并序”,书于元代大德元年,时年书家四十四岁,正值盛年。其时赵氏居家赋闲,为江浙行省检校张谦写下这件墨迹。一九五四年,当代著名书家启功先生,在此卷后题跋中写道:“松雪中年字多寓方於圆,仪态洒然,奇处尤在锋芒转折,无毫发渗漏,于安详
宋代绍圣元年四月,五十九岁的苏轼被贬往岭南。途中遇雨阻于襄邑,期间,书写“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以述怀。两赋并后记有六百八十余言,为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一卷。这件传世著名书作,书风宽博大度,通篇淋漓酣畅,别具苏字特色。明代王世贞在题跋中评说:“此迹不惟以古雅胜,虽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无一笔失操纵,当眉山最上乘
赵孟頫多次书写“洛神赋”,其中以藏于天津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两件最有影响。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洛神赋”,书于元代大德四年,时年书家四十有七。此卷系书家为友人盛逸民书,有方家评其“典雅俊美,严谨沉稳,润厚飘逸”。元代书画家倪瓒在卷后题跋中有言:“此卷行书洛神赋圆活遒媚,有褚河南笔意”。全卷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一百九十二点六
本书系赵孟頫为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句号锷撰书的墓志铭。引首为赵孟頫篆书“有元故奉议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府君墓碑铭”二十四字。其中原书“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八字已损缺,后系他人补书。墓志铭全文近二百行,满行六字,根据“元文类”对照,尚有部分缺损。全卷纵三十四点八厘米,横千馀厘米,卷後有众多名人题跋,现藏于日本京
杜牧,字牧之,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其出身名门望族,为西晋名士杜预十六代孙,其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其父官至驾部员外郎。他二十六岁举进士及第,其才气横溢,后人将其所作诗文近五百篇编成“樊川文集”而流传于世。唐代诗人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诗篇,至今,唯有杜牧书写的“张好好诗并序”仍较完好地留存於世,这不能不说
本书收唐人临兰亭序三种:一是虞世南临“兰亭序”,亦称“张金界奴本”;二是被称为“兰亭序”八柱之二的禇遂良临本;三是清代梁章钜收藏的禇遂良临绢本。前二种藏于故宫博物院,后一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本书将以上三种珍迹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临习。
释高闲,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曾出家于湖州开元寺,亦曾在长安薦福寺,后归湖州开元寺终老。其酷爱书法,为晚唐时期著名书家。唐代诗人张祜在“赠高闲上人”诗中有言:“道心黄叶老,诗思碧云秋。卷轴朝廷笺,书函内库收。”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赠高闲上人序”中称其草书,“有旭(张旭)之心哉”。这件“高闲草书千字文”残卷,是其唯一
《文字设计》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文字设计;追溯历史;跟随大师的脚步;设计创意的表达;印刷字体的应用等。
《书法等级考试培训教材:柳公权精讲精练》是根据广大考生和中小学生的学书需要,结合考级特点精心编写的。我们以历代最受欢迎的经典法帖为范本,从实际出发,在内容编排上,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范字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书法作品的结体规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临习指导。《书法等级考试培训教材:柳公权精讲精练》的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