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16CZW041)结题成果,是一本研究马来西亚华文留台作家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论,共两章,主要梳理马华留台作家从1953年至今七十年间的发展脉络,并根据作家留台时间先后及创作情况,将他们细分为八
本项目以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971幅晚清名臣手札真迹为内容,整理出版包括曾国藩、张之洞、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劳崇光、丁善庆、梁鼎芬、王拯等晚清名臣的手札原件。项目分为图录篇和录文篇,图录篇考证手札原件作者、时间、内容,归类原貌出版;录文篇对手札原件辨识、句读、校勘、考证、注释,整理录入出版。本项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梅漪,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嘉庆四年(1799)状元。历翰林院修撰,广东学政、江南、河南学政,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系清中期著名学者,著述丰富,主要有《邃雅堂集》11卷和《易原》《春秋日月表》《说文声系》《说文解字考异》《说文校异》《文
本书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敬佑生命,选取裘法祖、过晋源、金问淇等12位不同学科、不同历史时期的医生代表,集中展现医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第二部分救死扶伤选取邵丙杨、黄云樵、童尔昌等12位医者为救死扶伤从医学教育、开创学科等多方面的努力;第三部分甘于奉献选取林竟成、夏穗生、蒋先?等12位医者在医院临床、管理等不同岗位上
中华的先民早就创造了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华夏大地在整体上就是诗意生存的乐土。诗意生存是中华文化最为耀眼的精华,这份丰厚文化遗产的继承权首先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本书用简练平实的语言,评述烈士屈原、隐士陶渊明、豪士李白、儒士杜甫、居士苏轼、侠士辛弃疾六个诗意人生的典型,促使我们领悟人生的真谛。全书分为8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
刘学锴先生对温庭筠研究具有开山之功,其《温庭筠全集校注》《温庭筠传论》《温庭筠诗词选》自出版以后,长销不衰。书稿将《温庭筠传论》与《温庭筠诗词选》内容加以糅合重编,更名为《刘学锴讲温庭筠》,去其重复,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温庭筠传;下编为其诗、词、骈文、小说概说,各附选注解说。同时,新增《误读出来的正史——以<旧
清末民初,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被称为“江北三名流”的许鼎霖(连云港人)、张謇(南通人、在连云港工作过)、沈云沛(连云港人)以各种不同的身份进入朝廷中枢,在政局鼎革之际,他们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积极推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者,好世人瞩目的“
纵观世界文化交流史,海外汉学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提供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本套丛书选取16世纪到20世纪世界范围内对汉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汉学家为对象,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讲述其生平经历及学术成果,旨在回顾中西文化交流历程,发现审视中国文化的新视角,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卫
《森林是他的海,寻遍山川的中国科学探索人》记录了20多位探索未知的中国科学人的故事。在中国,有这样一些科学探索人,他们承担着探索未知的使命,致力于对地球、自然、物种或文明的新发现,为了一次科学发现,用一生探索和追寻。他们执着追寻,或是寻找最高的树,或是追踪罕见动物的足迹……他们一次次出发、发现和继续。他们的探索,推动着
《甘为天梯扶娇子:机械师尖兵夏北浩画册》根据收集到的夏北浩本人和“夏北浩检查法”相关文献、资料,选取夏北浩肖像、工作照、宣传画、文献资料、雕塑等相关图片250多幅,按照夏北浩生平、“夏北浩检查法”的形成与发展、先进思想、优良作风、过硬技术、科学方法等六个部分,以图文形式记述夏北浩生平、事迹、成长经历,展现夏北浩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