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文素养关乎学生的未来,更关乎民族的未来。本书收录了纵观古今中文、涵盖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政治等领域多篇佳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有五单元,分别为:生命的意义、科学与艺术的启迪、理想的灯塔、思想的诞生、夫子的身影;下篇共有五单元,分别为:经典的再谈、阅读的品质、理性的火炬、文化的视野、教育的信条。每篇文章均
本书为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的学术论文集,由著名学者王晓明策划,倪伟、郭春林编选。本辑共计约30万字,收录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探讨,流行文化研究,文化批判前沿理论等精彩文章。从中可以了解到文化研究学科这个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以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动态。相信书中对社会文化热点
本书是一本由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老师们撰写的文集,内容涵盖了经济、教育、医疗、社会等各个方面。所有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未来社会与民生诉求之探究、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之探索、企业发展与管理艺术之探微、科技创新与大数据之探寻、金融秩序与投资环境之探析、创新创业与改革发展之探讨。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老师们对于社
本书是晚清著名洋务人士钟天纬现存的文稿及函电稿的汇编,大多未公开刊发。其文稿多为格致书院课艺答卷,借鉴西方经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提出中国由弱致强的发展之道。尤其是以文化视角剖析中西所以强弱的根源,是研究中国晚清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后期所著教育文稿及章程,实为创新中国基础教育之嘀矢,也是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史
第四届上海市中学生进馆有益微课题论文荟萃,主要由中学生撰写的微课题研究论文。编入本书的30篇一等奖论文,主题鲜明,论述有序,分析恰当,有观点,有个性,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的精神风貌。论文分为历史回眸、红色经典、文化思辨、社会调查、科技之光等部
《学术论文/李埏文集(第1卷)》收入了李埏先生上起1940年,下迄2000年在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30多篇,内容涉及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研究、商品经济研究、《史记·货殖列传》研究等不同方面,内容丰富,富有创见,体现了先生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中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后学者学习的楷模。
本书以问答录的形式,呈现了王人博教授近年来在从事学术和教学之余的阅读和思考。所谓的业余者,既表明了作者的自谦,也是作者志趣的体现:业余并非专业的缺乏,而是专业之外的另一种抵达知识的可能,甚至是对专业的超越。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聆听鲁迅表达的技艺表达的语境政制与国性江湖:一种理解中国的方法,借助竹内好的眼光谈自己读鲁迅
金沙讲坛办公室主编的《金沙讲坛讲座集萃(2017)》收录了2017年金沙讲堂现场讲座中代表性也受欢迎的部分讲座实录。金沙讲坛着眼于贴近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科学普及活动,讲坛坚持“弘扬人文精神、传播学术文化、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通过“讲成都、谈天下、通古今、论人生”,着力打造“名家荟萃的
作为一直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学界颇受尊重的前辈学者,郑也夫教授通过讲述个人的治学经历和经验心得,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开启了一扇大门。 什么是社会学?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有什么用?如何学习社会学?如何写作社会学论文?如何将社会学研究与现实社会、个人生活相结合?如何在社会学领域关注、思考
本书系从上海市社联内刊《上海思想界》2014-2017年的稿件中精选出20余篇,予以出版。书中内容均系学术研讨会的文字记录整理稿,学者们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学习贯彻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新思维,展开深入思考与探讨,展现了上海思想界、学术界在这几年中的学术争鸣、思想火花,如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改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