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力求使读者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思想传统有个初步印象,认识到那里面有许多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的言论,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对古代诗学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本土文论的无穷兴味,体味到古代很多文论著述有助于我们对一切文学的欣赏,有益于心理的纯净和精神升华。本书由王先霈著。
在人类史上,有一些著作标志着人类的精神高度。在中国,这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它属于人类精神价值创造的最高层面。《红楼梦十五讲》是北京大学等文科学府策华的供我国理工科大学学生使用的辅助教材。本书共分为刘梦溪的《曹雪芹和他的文学世界》、冯其庸的《解读〈红楼梦〉之路》、马瑞芳的《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叶朗的《〈红楼梦〉的意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元一代的文学就是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若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来看,它们是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体裁的诗歌。后者又都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用人们熟悉的术语来说,就是后者是前者的解放。这种解放,本身就表现为一系列的艺
本书内容包括:刘姥姥进荣国府、林黛玉的泪、贾宝玉的情、苦命的迎春、尤氏姐妹等。
本书以《全元散曲》、《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为基础,参酌各家,汇校诸本。本书中收录有杨果的《小桃红》、刘秉忠的《干荷叶》、杜仁杰的《耍孩儿》等。
本书收录了一些古代名人的赋其中有屈原的《离骚》、宋玉的《风赋》、贾谊的《吊屈原赋》和《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相关作品。
从东北民俗和信仰的历史脉络中去把握二人转作为近现代民俗艺术形式的发生根源,特别是借助于当代考古学新发现来追溯二人转深远的仪式原型,试图从文化整体上给予打通型的全方位立体阐释。《二人转的文化阐释》一书确实是开拓性的,在人文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方面,树立起一个范例,一个标尺。尤其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本土文化自觉和重新认识
何教授是深谙诗词理论的学者,又是兼擅诗词创作的诗人,故这部《学诗札记》具有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善于把理论的阐释和诗的描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理论和作品的互渗、交叉、圆融,在理论阐释中显隐着诗的描绘,在诗的描绘中凸显理论的光芒,从而表征为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概括性与形象性的统一,诗学与诗美的统一。所以,读了本书后,既
本书选辑了红学史上各个历史时期、各流派有代表性的红学论文16篇,并对其加以评介;同时,作者编撰了?#36817;二十年红学论著提要?#20197;及?#36817;三十年红学大事记?#65292;为读者提供第一手、最直观的红学资料,勾勒出红学发展史的全貌,其间亦体现出编者的观点和立场。
本书是一部以流派演变史为主的新型唐宋词史。作者打破了“豪放”、“婉约”等传统词论的二分法,从文化大背景切入,从时代精神和群体审美选择的角度考察了各风格流派发展衍化之规律,全景式地把握了唐宋词的流变过程;变作家个体研究为群体研究,对群体互动及各流派互相影响、渗透及竞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作者考察了唐宋时期哲学、政治、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