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炎帝,远古人物,被誉为药物学始祖。后世有“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创草药之说,正是原始社会千百万劳动人民创造医药的反映。
王肯堂(1549-1613),明代医家。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翰林院检讨等职,后研究医学,以医术闻名。他博览医书,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经11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分杂病、类方、伤寒、外、儿、妇等六科,故又称《六科证治准绳》。
扁鹊,战国时期杰出医家,约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本名秦越人,渤海(今河北任丘)人,他总结当时诊断疾病的望、闻、问、切等方法,出色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尤精于脉诊,被推崇为我国脉学的倡导者。他反对巫术迷信,具有“六不治”的思想。
葛洪(281-341),东晋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长期从事炼丹术,客观上发现了一些物理化学变化的秘密。其所著《肘后备急方》,取材于民间“率多易得之药”“田舍试验之法”,是一部便、廉、验的方书。
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候官县董墘村(今长乐县古槐乡青山村)人。三国时期吴国医生,据古书载,他治病不取报酬,只求被治愈者在其门前周围种杏树,日久杏树成林。后世称颂医家为“杏林春暖”“溢满杏林”,即源于此。
陈实功(1555-1636),明代外科医家。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他重视外治法,常用腐蚀药或刀针清除坏死组织,强调扩创引流。于1617年著成《外科正宗》一书,书中还记述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手术。
傅青主(1607-1684),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原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山西阳曲(太原)人。他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精通医药。在医理上,他注重气血,主张攻补并用,长于妇、内科杂症,并重视民间单方、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