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人到底创作了多少诗歌?这似乎是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据我所知,仅《全唐诗》就收有诗歌48900余首。与崇尚理性的西方民族相比,中国人更为重视心灵。一部中国诗歌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心灵史。因此,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首先就必须了解中华诗词。 千百年来,为了让读者以最简便的方式,阅读到精品诗作,很
中国散文百家谭:续编
唐宋词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之一,为了进行研究和批判继承,就必须了解它的格律。龙榆生先生的遗著《唐宋词格律》,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本书共收词牌百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牌附有“定格”“变格”等词格,标明
《缅想与徜徉:跨世纪乡土小说研究》是张懿红博士近年来专注于中国当代乡土小说研究的重要收获,连同发表的几十篇相关论文,显示了她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广度,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乡土,承载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也承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它曾演绎过滞缓而壮观的历史活剧,也演绎着时时发生的最生动的人生悲喜剧。因此
《野地里的百合花: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就是在如此的人文语境和批评语境之下,第一次全面地展现新时期以来中国基督教文学的真实面貌,对其书写形态、精神价值及其人学内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空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中国文学言说方式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补充,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试
第一讲概说古文的文学性、艺术美和鉴赏方法,其他各讲则依次选取中国散文史上各个时段具有代表性的十余种著述散文和数十位重要的散文家(或古文家)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细致论述其艺术特色。论艺术特色,多言及其艺术精神、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方法,力图揭示其修辞策略和艺术构思的匠心之所在。论作家、作品,必言及作家所处时代的散文创
《中西比较诗学》是我国学界第一部以“中西比较诗学”命名的著作,更是中国“比较诗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中西比较诗学(修订版)》运用比较方法,分别从文化背景、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思维、艺术风格、艺术鉴赏六个方面对中西古典文论的异同进行了理论上的对比研究;不但具体论述了中西
本书记录了作者读《诗经》64篇的感悟、怀想以及感受。
陶渊明的诗,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陶渊明的诗,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他的
本书收录独得环中物外情、肺腑歌吟汩汩流、哲学家的浪漫诗情、大爱有诗情学问誉官声、伟文翰墨赋诗篇、献出自己的无边大爱、惟有爱诗心未歇、和熙春风之象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