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共收录自辽代至2017年间发生的12大类46个灾害故事,采用史话体形式,呈现自然灾害的灾情、成因、规律及前人的应对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愿本书能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助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本书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明清时期长江下游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互动关系为核心,探讨了灾害在乡村社会诸层面的扩散过程、演变规律及其特点、灾害环境下的乡村社会危机、乡村的民生状况、政府与民间应对灾害的机制、特点及其成效,以及灾害与乡村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其广度与深度,从而弥补和完善了学界既有成果整体性和实证性研究的不足。本书
本书立足大量的有关元代灾荒史料,结合环境学方法论和相关理论,对元代北方的环境问题及相关的救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内容包括元代北方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及国家减灾措施,元代北方寒害及救灾措施,元代北方雹灾分布特点及减灾措施,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与减灾措施,元代华北蝗灾时聚性与重现期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元代北方桑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联合国的“横滨战略”“兵库行动纲领”“仙台减灾框架”的指导下,探讨减灾和降低灾害风险的有效措施,发展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模式及范式。本书重点阐释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理论和实践,初步构建了凝聚力这一理论的框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理论的完善,首先介绍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
常见自然灾害避灾自救/消防应急科普系列
本书访谈组邀约陈业新、卜风贤、余新忠、朱浒、郝平、马俊亚、夏明方、方修琦、袁林、周琼等知名学者,畅谈灾害史研究的历程、现状与未来。在传承与破立之间,构建灾害史研究的新框架,确立灾害史研究的新起点,并将近代以来灾害史研究论著编目整理。
中国灾害志(云南省卷)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专题报告是2017年该专题的延续与更新。该专题聚焦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与对生态、环境、人口、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内外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系列产品,对2018-2019上半年间15个典型的干旱、洪水、热带气旋、森林火灾、与地震灾害事件的影响和恢复状况进行了分
本书从城市社区(微观)、城市(中观)、沿海低地(宏观)三个空间尺度,聚焦于人口、居民住宅与室内财产、产业经济三方面暴露要素,综合利用概率(情景)风险评估模型、PGIS参与式调查、脆弱性曲线、投入产出关联模型等,以完整的个案实证研究为主要形式,探讨极端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直接损失、间接影响以及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本套绘本从生活中的不同角度指导儿童培养安全意识,以孩子所喜爱的讲故事形式传授生活中的安全经验,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生活的安全习惯,从根本上远离各种危险源,全方位呵护孩子平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