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及其制造“科索沃模式”为背景,对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国家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回溯了帝国霸权制造巴尔干“火药桶”的历史脉络,重点对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他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推行“新干涉主义”的霸权行径,指出这一重
本书着力从学理层面对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在时代境遇中的理论创新进行深度剖析,从实践层面对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在时空转换中的外化表征进行现实探讨,通过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考察,辨析这一历久弥新理论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与价值旨归,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蕴与强大生命力,以期为基于交往的人类社会文明新形态在世界范围推进,构建当今世界
75年来,中俄关系已走过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格局,中俄关系不仅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凸显出稳定、坚韧的特质,也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双方近20位大使合作编撰了《大使回忆:中俄关系的难忘岁月》一书,通过回忆外交生涯中亲历的中俄关系重要历史事件、
本书作者玛丽·克里斯蒂娜·斯克玛佐恩和杰夫·佛朗哥通过各种来源的史料,包括游记、官方信函、报纸等,同时,根据《值班日志》(LivrodeQuarto,写作《航海日志》(LivrodeBordo))和《舰上人员登记册》(LivrodeSocorros)),详尽记叙并分析了维塔尔·德·奥利维拉”号护卫舰舰上生活和困难,其原
本遗孤是侵华战争的亲历者,是战争无辜的受害者,也是记录侵华战争的“活化石”。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是中日关系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虽然侵华战争已经结束70余年,但这段历史依然能影响中日关系的走向。日本遗孤是战争遗留问题之一,记录战争受害者与幸存者的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记忆和情感态度,还历史以本来
斐济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斐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扼南太地区的十字路口,是南太各国之间往来及通往域外国家航线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诸多国际组织南太地区办事处和区域组织秘书处所在地。本书在梳理建交前两国关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1970年斐济独立后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深刻剖析了影响中斐关系变化的复杂因
本书从乔治?华盛顿讲到小布什,是一部全面的美国干预中东政治的历史作品。作者发现,从19世纪早期打击巴巴里海盗的战争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美国与中东的关系从未中断。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战略考虑因该地区的宗教意义而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在19世纪,利益驱使美国政策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之前,便开始支持巴勒斯坦的犹太国家。与此同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此后,其内涵不断丰富,成为我国为新时期世界走向共赢提供的新方案。今年,我们将迎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也搭起了人类文明互鉴的桥梁。中国
本书意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让不同背景的学者在这个平台上演绎研究的成果;以基础研究为思想导向,面向世界重点国家、重点地区的人文、社会知识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跨学科研究。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北大优势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范式,为我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本书分为文明概念与区域国别研究
郑和下西洋集中反映了明代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达到的新高度,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巅峰时代。本书作者长期耕耘明史,在经济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本书将作者在郑和下西洋领域30多年爬梳整理文献史料的研究论稿结集展现,以飨读者。论稿收录中文40篇,外文5篇。其中中文论稿分为史实考析、回眸思考、史料开掘、意义阐释、文化视域、